可再生抗菌塗料的發展及仿貽貝的設計策略

 

刊登日期:2025/7/28
  • 字級

鍾宜璋 / 高雄大學化材系、健康及仿生科技研究中心
疫情後的抗菌市場發展
抗菌塗料市場規模方面,預計2025年為47.6億美元,到2030年將達到68.4億美元,預測期內複合年成長率超過7.5%(圖一)。醫療保健是智慧抗菌塗料使用最多的主要產業之一,這些塗層主要用於手術器械,其中抗菌添加劑被納入醫療設備和家具中,作為預防和控制醫療環境中感染的解決方案。抗菌塗層也用於手術口罩、手套、繃帶、傷口敷料、醫院紡織品(機織和不織布)等。醫療應用抗菌塗料的最大市場需求在北美和歐洲,這些地區投入大量的研發投資,並持續致力於開發先進的醫療器材與設備。而美國擁有全球最大的醫療市場占有率,醫療產業發展迅速。根據聯邦基金預測,2021年美國把GDP的17.8%用於醫療保健。到2028年,美國醫療保健支出將達到6.2兆美元……
 
可廣泛殺菌、無抗藥性的抗菌劑
目前抗菌的產品多半使用抗菌劑,長期使用容易產生過敏現象。抗菌劑的種類大致可分為無機類、有機類和天然物等三大類。其中無機類大多使用含有抗菌金屬離子或奈米粒子如銀、鋅、銅等,這些用於塗層常常被塗料本身覆蓋;或是二氧化鈦等光觸媒,但其必須有紫外光照射,且在有水、氧存在時才具有殺菌作用。有機類和天然物則是如酚類、醇類、醛類、酸類、鹼類、氧化劑、界面活性劑、萃取藥物等為主原料,以破壞細菌的細胞壁和細胞內的酵素等作用為主,但是在某一劑量上,為了降低對人類細胞的傷害,其添加量往往極少,最多只是短暫時間的抗菌,或是一次性的效果;如果增加劑量,就會對人體細胞產生類似的傷害,甚至長期藥物的使用往往使細菌具有抗藥性,使殺菌效果大降,需要使用更強的殺菌劑。因此,抗菌性和毒性往往僅是一線之隔。
 
有一種抗菌技術,未使用抗菌金屬,也沒有對抗特定細菌或病毒的化學藥劑,是一種具有廣泛抗菌效果且沒有抗藥性,且可以仿生抗菌設計,就是:N-鹵胺抗菌。鹵胺抗菌的靈感來自大自然自身的病原體對抗機制。人體免疫反應通過將體內鹽分中的氯離子,藉由體內的氧化還原作用,把氯離子轉換成次氯酸,再與蛋白質中的醯胺鍵附著,尤其是體內有非常親水的氨基酸,可以產生N-氯胺來殺死病原體。氯胺通過將活性氯釋放到細胞壁中來殺死病原體,活性氯則變成和鹽巴一樣的氯離子產物,然後可以不斷有氯原子的補充再利用(如圖二)。基質材料經過表面處理後,使表面被固定上胺根基團,再經過泡製稀釋的次氯酸鈉,即可使表面具有氯胺分子結構,此結構可長時間釋放活性分子,殺菌後也不產生有害分子,具有長時間抗菌、主動殺菌的效果。殺菌結束後,可以再泡製次氯酸鈉溶液,使表面的抗菌效果可以再生,如此重複泡製,可以重複使用,成為一可以再生、綠色的主動抗菌布料……
 
圖二、綠色的主動抗菌布料示意圖
圖二、綠色的主動抗菌布料示意圖
 
結合仿貽貝與氯胺抗菌的設計
各種材料抗菌化的表面改質,主要策略是以操縱材料表面與其所接觸細菌之間的界面相互作用,而不改變材料內部特性為佳。而且,由於材料表面能和化學分子間力的差異,尋找通用的表面處理方法應該是科學家想要攻克的研究主題。自從Messersmith教授和他的同事受貽貝分泌的黏性足絲的啟發,在許多材料表面上進行表面處理,包括抗沾黏的聚四氟乙烯材料也可行(圖十二)。因此,聚多巴胺因其廣用的附著性、生物相容性、和易用性而受到廣泛關注。
 
貽貝分泌的足絲中,讓科學家應用最廣的就是多巴胺(Dopamine),其具有鄰苯二酚的結構,可以與極性物質產生吸附的錨定;自由的胺基則進行苯環的親核攻擊,形成5,6-dihydroxyindole,然後聚合形成polydopamine(圖十三)。不過這個機制還是存在一些疑慮和討論,需要更多的釐清。多巴胺作為一種可以在鹼性中進行氧化或利用UV誘導、自由基誘導聚合反應,又具有可以鍵結在表面的二酚,非常適合作為表面塗層的設計。在N-氯胺的應用上,其聚合鏈上留下來的一級、二級胺,可以與次氯酸鈉反應,形成穩定的N-氯胺,就可具有殺菌的效果。所以這是一種仿貽貝概念的氯胺殺菌設計。在以聚多巴胺作為N-氯胺材料的研究中,其應用上的特點包括---以上為部分節錄資料,完整內容請見下方附檔。
 
         圖十三、多巴胺自身氧化和聚合的機制     
圖十三、多巴胺自身氧化和聚合的機制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