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山形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項可應用於高精細顯示器的發光元件,利用含有銫(Cesium)的結晶微粒子,試作出與OLED有相同構造的元件,可以發出高純度的紅色。研究團隊也將持續對提高使用壽命、效率進行改善,預計在3年內達到技術實用化的目標。
研究團隊注意到的是具有之鈣鈦礦(Perovskite)結晶構造的物質,將直徑約10奈米大小的微粒子予以加工之後,電能會轉換成光能,且可以呈現高純度的顏色,因此將可望有助於高精細顯示器的開發。原料價格也會變得便宜,可進一步削減製造成本。
在銫與鉛(Pb)裡混合溴(Bromine)的結晶微粒子會發出綠色的光,若以碘(Iodine)取代溴的話,結晶則可以發出紅色光,但卻會出現很快壞掉而不會發光的問題。研究團隊將綠色光結晶中含有的80%的氯(Chlorine)以溴進行取代之後,即製作出能保有耐久性且可發出紅色光的結晶。
研究團隊並以此試作了與OLED有相同構造的發光元件,且對發出紅色光的結晶微粒子的性能進行了詳細分析,發光元件的性能超越了適用於高精細4K、8K電視之國際規格。
發光所必需之電壓從5.6 V降低至3 V以下,與既有的結晶相比,可望減少消耗的電力。而試作的發光元件將電能轉為光能的轉換效率為21.3%。目前使用壽命約為2小時,研究團隊也將透過調整覆蓋於微粒子表面的界面活性劑的量來提高耐久性,並以開發出不含鉛、高效率發光的結晶為目標,持續進行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