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浪潮下的設計回應

 

刊登日期:2011/8/5
  • 字級

身處物資充盈、生產過剩的現代社會,加上求新求變的消費趨勢,我們的確製造了許多非必要的消耗,許多用品,愈來愈少是因為用盡而被淘汰,反而是因為不夠新穎、不合時宜或不耐久看而遭到替換。但隨著時間的演進,文明社會已然由物盡其用轉向揮霍無度,接著又轉回物盡其用。當我們試圖採取不一樣的角度,以不同的邏輯與差異認知來面對綠色命題之際,其實必須深刻思索,所提出的「設計」代表著什麼樣的態度與精神,會在哪一個層面,展現何種程度的意義,如何因應繁複多變的狀況而能有彈性應變的設計舉措。

為了人類的永續生存,產業或設計師無不絞盡腦汁在能源、材料、製程或態度上進行變革;設計若不能顧及生活中的感官體驗與美感品味,即使在材料上達到了資源盡其所用,實際上卻呈現難堪的視覺污染,反而造成了用之不悅、棄之可惜的尷尬心情。每件產品或多或少都會對環境造成衝擊,必須衡量衝擊(環境、社會、道德)的大小;如,運用地域性的材料或許可降低衝擊。我們更必須思考綠色觀念應用在設計上所創造出的價值(各面向)是否與投入的相當或超前,除非各層面能做到環環相扣,否則每一個動作都可能開啟另一個錯誤的循環,務必做全面性、整體性的考量,以免表面上看來「環保」,實質上卻事倍功半。或許我們也要思索,再生資源的持續研發並不匱乏,重點是,如何提出優質設計創造綠色需求,方不致成為虛偽的環保回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