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收光線的金屬材料新技術

 

刊登日期:2010/9/9
  • 字級

名古屋大學與九州大學的研發團隊合作,共同開發出可吸收光線的金屬材料。一般的金屬具有光澤,會像鏡子一般,將所照射半數以上的光反射出去。而新開發的材料會吸收大部分的光,且達到高溫時會放射出近紅外線。近紅外線因可轉換成電能,可應用在比既有的太陽電池高出10~100倍發電量的次世代型發電元件,新技術的研發期望可幫助其早日達到實用化目標。

新開發的材料係以鎢金屬製作而成,其於表面密集厚度數十~數百奈米的纖維狀突起,就宛如草皮般的結構。其間深處開有多數約5~數十奈米的孔洞。將新材料照射波長0.4~1.5微米的光線,折射率只有2%以下,約有98%以上的光線量都被金屬所吸收。一般的金屬會反射50~75%的光線,若使用新材料,光線於為纖維狀表面及孔洞間反覆折射,具備吸收光線的功能。在材料鎢金屬的表面施加數十電子伏的氦離子(Helium Ion)約數十分鐘,新材料即可製作完成。不過研發團隊表示,將來核融合爐內側的熱度散逸,再將鎢施加氦離子,容易出現發黑的劣化問題。

另外,利用透過型電子顯微鏡(TEM)觀察施加氦離子的時間及表面變化,得知最初會出現以前所熟知的Helium Bubble孔洞發生,再隨著時間變化孔洞裂開,就形成的鎢金屬的表面纖維狀態。黑色的鎢金屬收集光線之後,瞬間最高可達到攝氏1000℃以上的高溫,可發射出近紅外線。將有助於使近紅外線電能轉變成熱能之熱電太陽電池(Thermophotovoltaic;TPV)發電元件研發。

鎢金屬為所有金屬中熔點最高,至3400℃的高溫也不見其融化,沒有比鎢金屬更適合用在TPV發電系統的金屬材料。目前TPV發電主要為美國欲研發出不拘泥於時間及地點都可以進行發電的方法,以軍事用途為對象進行研發,目前主要使用燃料產生熱能。研發團隊認為,新材料的研發可取代燃料,以實現利用太陽光的新型TPV發電系統。若可充分利用新材料所發出的熱能,預計可製作出相同面積矽太陽電池10~100倍的電量。


資料來源: 日經產業新聞 / 材料世界網編譯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