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的發展與應用(上)

 

刊登日期:2009/10/9
  • 字級

科學家認為從熱力學的角度,單層石墨結構(厚度為一個碳原子)不應該穩定存在。但自從2004 年以後,幾個研究團隊陸續成功地將Graphene 分離,並分析此2D晶體結構材料獨特的物性與化性,除單層Graphene 外,雙層或多層Graphene材料也相繼被探討與分析。奈米石墨烯(Nanoscale Graphene Platelet; NGP)係指石墨層厚度介於0.34~100 nm 的新型奈米碳材料,具有相當優異的物性、化性和機械性質,包括楊氏係數(~1,100 GPa)、斷裂強度(125 GPa)、熱傳導 (~5,000 W/m•K)、高Charge Mobility (~200,000 cm2/V•s)和比表面積(2,630 m2/g ,如圖一所示)等,與其他諸如奈米碳管(Carbon Nanotubes; CNTs)、奈米碳纖維(Carbon Nanofibers; CNFs)等奈米碳材具有部分相近之特性,其基本物性比較如表一所示。因NGP 獨特之特性,目前除了能廣泛作為奈米填充物(Nanofiller)外,近年來在能源材料、類紙材料、高分子混合物和液晶顯示器等領域之應用也備受重視,但目前能夠大量且低成本量產Graphene的製程技術尚未完全開發完成,且產物特性的穩定性控制不易,也將限制其材料的應用開發,預計以Graphene 材料為主的元件系統至少還需五到十年的時間。

表一、奈米碳管、奈米碳纖維和Graphene 的基本物性比較

Graphene 之製備方法
Graphene 製備方法目前所揭露的有四種:(1)化學氣相沈積法(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或磊晶成長法(Epitaxial Growth),例如通入乙烯氣體熱裂解沈積在鎳片上;(2)以機械力方式從Graphite 上剝除分離製備Graphene , 這種方法又稱為Scotch-tape 或Peel-off Method ,許多學者探討Graphene 基本特性都使用此種方式,可快速獲得單層石墨;(3)在不導電的基材上生長Graphene ,例如SiC;(4)以化學反應法製備Graphene ,是以石墨為原材料,經由化學氧化將其脫層並進行還原程序。其中,以機械力剝除法製備Graphene 的製程最為簡單,但缺點為只能小量製造,僅能做基礎科學研究;而CVD 法已有文獻證實可於金屬基材上製備較大面積的單層或多層Graphene (~1 cm2),但Graphene 的均勻性與厚度控制將為該法目前最大的考驗與挑戰;因此大多數的文獻利用可大量生產與製造的化學法製備Graphene,如表二所示。

化學法製備Graphene 之反應機制
以化學法製備Graphene 需透過石墨氧化的過程,以降低石墨層與層間的凡得瓦力,一般製備氧化石墨(Graphite Oxide)大多採用Brodie 、Staudenmaier 或Hummers 等三位學者揭露的方法,這三種方法均利用強酸和強氧化劑將石墨氧化(圖二),石墨氧化程度會受到不同方法、氧化反應條件和石墨先驅物的選擇而有所影響,雖然非常多的文獻已深入討論氧化石墨的化學結構特性,但建立模式的文章並不多見。大多數文獻製造Graphene Platelets 先以嵌入劑(Intercalant)與石墨進行嵌入反應,接著藉由熱裂解、靜電排斥法或利用化學反應將嵌入劑膨脹,以達到石墨分層的效果。然而這些程序目前無法有效且低成本的大量製造Graphene ,其主要原因包括……詳細全文請見原文


圖二、以化學法製備單層Graphene的反應流程圖:(1)將石墨利用強酸或強氧化劑氧化生成氧化石墨;(2)以超音波震盪將氧化石墨脫層;(3)藉由聯胺或其他還原劑將氧化石墨還原成Graphene

作者:郭信良、劉偉仁/工研院材化所
★本文節錄自「工業材料雜誌274期」,更多資料請見:https://www.materialsnet.com.tw/DocView.aspx?id=809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