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石化產業變動轉型的契機

 

刊登日期:2025/1/5
  • 字級

【專題導言】
劉致中 /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
 
2024年是台灣石化產業變動的一年!從年初兩岸關係受總統大選結果的影響,導致從2010年開始施行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自2024年1月1日起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宣告中止台灣的丙烯、對二甲苯等12項石化相關產品的優惠稅率;5月31日中國財政部第二次宣布,自6月15日起新增中止134項台灣石化相關產品的優惠進口關稅,台灣石化業者開始在不平等的關稅條件下經營兩岸業務。2024年第二季,《商業週刊》指出了台灣石化產業的龍頭—台塑集團,因中國出現7個六輕複製版,造成巨大挑戰,致使獲利低迷、股價腰斬,道出了台灣石化業者面臨中國業者倒貨競爭的困境。第三季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於選前選後不斷放話,表明台灣搶走半導體工作,應付保護費給美國,致使政府開始沙盤推演:台灣應如何因應川普上台後的各項變局。第四季則有「全球氣候峰會(COP29)」於11月11日在亞塞拜然召開,同月25日「全球塑膠公約」於南韓釜山進行最終談判,各國減碳與減塑的進程都對各國與台灣的石化產品應用市場投下催促轉型的時限表。
 
在此變動的時局,各國石化產業也加速了各自調整的腳步,本(457)期《工業材料》雜誌以「石化產業轉型未來新樣貌」為題,由本人撰寫之〈台灣石化產業未來轉型之策略方向〉揭開序幕,希望帶出在全球石化產品的兩個主要發展軸向—高值化與低碳化下,台灣石化產業的轉型方向與策略。並接續由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張志強經理介紹低碳化趨勢下,因應全球供應鏈所需,台灣廠商可以投入的綠色民生化學品項—廢塑膠回收材料;以及由工研院產科國際所陳明君資深研究員介紹之生質低碳材料。同時在高值化的方向中,由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張致吉經理介紹台灣優勢產業所需之半導體化學品,與工研院產科國際所陳育誠研究員介紹之下世代產業所需之高功能性電動車材料。
 
此次動員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材化領域的5位產業資深分析師,藉由這些分析師長期的觀察且深入的觀點,希望一次帶給讀者台灣石化/化學產業在轉型的變局與趨勢下,相關因應的策略、方向與未來具投入潛力之品項的看法與建議,並協助國內業者能順利渡過此變動的時代。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