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公立大學透過藻類基因編輯,獲得適用於生物燃料原料的蠟酯

 

刊登日期:2024/10/17
  • 字級

大阪公立大學利用經過基因組編輯的綠蟲藻(Euglena),成功生產出改變碳鏈長度的各種類蠟酯(Wax Ester)。此外,研究團隊也成功地開發了可以穩定地生產適合做為生物燃料原料(短碳鏈蠟酯)的綠蟲藻。此項技術可望成為部分蠟酯生產來源從石油資源轉換為生物來源之基礎技術。

屬於微細藻類的綠蟲藻已知可在無氧環境中生成蠟酯(油脂)。蠟酯由脂肪酸與醇組成,其性質根據碳鏈長度而變化。雖然蠟酯可利用做為生物燃料原料,但須縮短碳鏈以改善其性能,使其即使在低溫下也不會凝固。

大阪公立大學表示,雖然已有研究投入將綠蟲藻蠟酯經化學轉換為生物燃料的開發,但蠟酯本身幾乎未有所利用。目前蠟酯的工業生產主要透過仰賴石油資源的化學方法進行。在此情況下,大阪公立大學展開了以人為控制綠蟲藻蠟酯合成,進而獲得可因應用途之蠟酯的技術開發。

在此次研究中,大阪公立大學利用基因組編輯技術成功獲得了改變油脂成分的綠蟲藻突變株。透過大量突變株管理並反復進行實驗,進而獲得了超出最初預期的結果。今後大阪公立大學將持續推展研究,期為永續蠟酯生產提供新的選擇方向。


資料來源: https://chemicaldaily.com/archives/520979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