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對於鋰金屬電池伴隨充放電循環產生不穩定性、不安全性的最大問題點,提出了一項迴避方法。研究團隊利用3D X射線對於鋰金屬電池內部充放電過程中鋰的動作進行了即時觀察,捕捉枝晶形成等鋰電極表面特性的變化,並就其對於電池穩定性、安全性、機能性的影響進行系統性的調查。
研究團隊將重點放在鹼金屬中具有極高反應活性的鉀做為模型案例,對於電極表面保護層之固體電解質界面(SEI)的形成等各種現象同時發生的複雜反應或過程,成功地予以分離並進行了解析。研究結果發現,透過使用電鍍製程在電池內部建構鋰電極,可以製造出防止與周圍環境反應,避免枝晶形成之可預測且穩定的電極。查爾姆斯理工大學表示,此類基礎研究對於創造新的電池概念與技術具有重要意義,將可望成有助於永續社會發展之創新技術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