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辨識單一粒子黃沙、PM2.5來源與浮遊過程之分析技術

 

刊登日期:2024/10/14
  • 字級

日本工學院大學(Kogakuin University)成功地對懸浮微粒(PM2.5)或黃沙等的單一粒子成分與同位素予以成像。此項技術可望利用於大氣環境的改善措施,以及電池、半導體等相關試作品的量測用途。

PM2.5懸浮微粒的來源包括工廠排氣、火力發電廠、汽車、船舶等。然而即使可以確定來源,仍難以就單一粒子的成分或同位素進行分析。有鑑於此,工學院大學新開發了一項使用窄聚焦離子束與可變波長雷射的分析裝置。

研究團隊利用新分析裝置對九州地區收集的黃砂粒子進行分析,並成功地實現了既有電子顯微鏡無法達到之各成分粒子的成像。經確認,黃砂粒子表面含有硫酸鹽、煤煙、鉛等物質。

鉛等元素的同位素比根據來源而略有不同,透過本次開發的方法,將可根據同位素比推估具體來源與浮遊路線,獲得粒子的詳細資訊,進而有助於規劃與執行符合空氣品質標準的措施。此外,亦可望應用於電池、半導體等產業領域。


資料來源: https://chemicaldaily.com/archives/521009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