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UNSW)開發出以陽光、空氣及一般化學物質即可分解聚苯乙烯(PS)等塑膠之技術。這項技術的特徵為可在室溫下作用,溶於溶媒中的塑膠可透過低價易於入手的三氯化鐵並暴露於光線、氧氣中而分解。
既有使用電進行相同反應的研究具有需要電極、共溶媒、共起始劑、共觸媒等各種裝置的複雜性,或是僅適用於有限範圍內的聚合物(Polymer)等限制性。新南威爾斯大學的研究則成功擴大了聚氯乙烯(PVC)、聚丙烯酸酯(Polyacrylate)、聚醋酸乙烯酯(PVAC)等可處理的聚合物範圍。
塑膠分解的步驟首先以溶媒溶解聚合物,並將溶液暴露在三氯化鐵、光源之下。研發團隊先在純氧的受控環境下使用微暗的紫色光線。降解過程的起始與停止則是以陽光取代。另一方面,實驗環境為放置在大氣中的情況下分解過程亦如預期進行,只是速度變得比較慢。
本研究的分解過程可發揮效果的聚合物包括了一般排水管常用的PVC、化妝品/醫藥品常用的聚乙二醇(PEG)等。經實證可知7種代表性的聚合物在30分鐘內分解了90%,3小時後可分解至97%。分解後的聚合物會成為丙酮等非常單純的有機化合物。最後這些分子可被細菌分解,完全從環境中去除,或是做為原料再利用製成新的聚合物。
雖然目前的製程對環境友善但仍須利用溶媒溶解聚合物而有所受限,意即此系統不具有與水的互換性。研發團隊認為此製程若能在水中進行,將可望分解廢水中的塑膠與塑膠微粒,形成較小的有機化合物,再透過生物反應器讓細菌去消化。今後研發團隊將儘可能簡化製程,並探索完全不使用溶媒的聚合物分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