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薩爾蘭大學(Saarland University)與機械電子與自動化技術中心(ZeMA)利用彈熱效應(Elastocaloric Effect),開發了一項世界第一個以鎳鈦合金「Nitinol」製成的「人造肌肉」進行冷卻之小型冷卻機。彈熱效應是彈性體的形狀急速變形之際產生發熱或吸熱的現象。結合於圓柱狀原型機的新技術則是基於透過施加力拉伸線材後去除力,當線材恢復到原始狀態時,熱量就會從空間中撤除的單純原理。
為了傳輸熱能,研究團隊利用了超彈性Nitinol製成的形狀記憶線材,即使變形或拉伸,仍可恢復至原來的形狀。與肌肉的收縮類似,Nitinol線材會拉伸、收縮而緊繃、鬆弛,其理由在於Nitinol有2個固相,原子的相對位置不會因溫度或應力而改變,可以轉變為彼此的相(相變)。在此相變過程中,線材會吸收或釋放熱量。
將大量線材捆綁在一起可增加表面積,吸收或釋出更多熱能,從而提高效果。雖然此原理看起來非常簡單,但建構冷卻迴路必須解決的研究課題卻極為複雜。新開發的原型機構造由粗細僅200 μm的Nitinol線束組成,並利用取得專利的特製凸輪傳動(Cam Drive)讓線束圍繞圓柱形冷卻室旋轉。當線束繞圓運作之際,在軌道的一半線材因施加機械負載而拉伸,並在另一半軌道中則被卸載。
通過環繞線束的空氣被送到冷卻室,而未負載的線材吸收空氣中的熱能。空氣繼續在未負載的線材周圍循環,環繞的線束移動以將熱能從冷卻室傳輸出來。然後當線材因負載而拉伸時會釋出吸收的熱能。利用此方法,冷卻室可冷卻至大約10~12℃。此彈性熱過程不使用對氣候有負面影響的冷媒,且能以比既有技術更高能源效率的方式實現約20℃的溫差。彈性熱能材料的效率是現有空調、冰箱的10倍以上。
透過超彈性線材的熱傳輸亦可以利用於加熱用途,因為可以從比小型原型機能冷卻的更大空間中帶走熱量,並且可為更寬廣的空間提供熱量。利用彈性熱的技術可廣泛應用於工業用途、電動車的冷卻以及家用電器等領域,今後研究團隊將進一步投入技術的改良與最佳化,並推動從材料生產、回收到產品製造之整體生命週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