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排放串起竹產業循環經濟新軸線

 

刊登日期:2024/2/5
  • 字級

黃盈賓、李士畦、簡全基 / 工研院中分院 ;張偉顗 、王芳 / 行政院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科學證實氣候變遷造成的影響已經相當緊急,氣候議題引發國際高度重視,各國陸續提出「2050淨零排放」的宣示與行動。竹子生長快速,全世界分布廣泛,被稱為「世界第二大森林」;竹材循環利用為全球公認的綠色產業,擁有巨大的經濟、生態和文化價值,成為一種戰略性自然資源。聯合國永續發展17個目標(SDGs),其中多項目標與竹林經營管理及產品發展息息相關,包含永續農業、創新技術發展和氣候環境等。因此,目前竹產業發展從過往的封閉式創新,轉變成開放式創新,直接經由業者訪視,了解產業技術缺口和實際需求,得以短時間建構相關技術與創新產品,反轉傳統竹產業發展,成為循環經濟新軸線。
 
【內文精選】
前 言
2017年聯合國通過2017~2030年森林策略計畫,核心包括6個森林目標和26個副目標,從不同層級採取行動,呼籲各國停止森林砍伐和防止森林退化,目標為到2030年將森林面積增加1.2億公頃,也就是要增加全球土地面積3%的森林覆蓋率,以滿足未來對林產品和服務的需求。聯合國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7個目標(SDGs),明確論述森林的保護與永續經營將是人類生存在這個地球的安全保障,其中多項目標與竹林經營管理及產品發展息息相關(如圖二)。
 
圖二、竹子與聯合國永續發展之關係
圖二、竹子與聯合國永續發展之關係
 
竹子於淨零排放的腳色
竹子生長快速, 4 年就可以成材利用,且竹子繁殖力強,砍伐老竹越多,越有利新筍萌發與竹材品質提升,並可營造出健康竹林,增進國土保安效益。竹林在全世界分布廣泛,被稱為「世界第二大森林」,以竹子資源利用發展的竹產業已成為全球公認的綠色產業。其擁有巨大的經濟價值、生態價值和文化價值,是一項重要的非木質資源,並成為一種戰略性自然資源,可運用竹類資源優勢,改善生計消除貧窮,營造具有安全、韌性及永續性的生活環境,為極具發展潛力的綠色資材。
 
根據林試所研究,竹林的固碳力是針闊葉混合林的3~6倍,例如一根5年生的孟宗竹可固定29.6公斤的二氧化碳,每年每公頃可固碳47.36公噸,一般林木僅約7.45~14.9公噸。加上臺灣地狹人稠,欲在有限土地上迅速提升二氧化碳吸收的淨值,竹類單位面積產量高,自然備受青睞。附帶好處還有,竹子灰分低、熱值高,適合做生質能源燃料,且全株零廢棄利用,亦可開發竹炭、竹紙等產品。
 
臺灣竹材科技發展與產業現況
在林業署委辦計畫—國產精緻竹材六級化產業推動及創新加工技術開發研究成果報告之「六級化竹產業策略建議書」中,提到對於臺灣整體竹產業技術發展布局,需從市場結構通盤考量,要能夠不斷創新發展,需要開發更多樣性的新應用產品,並結合特別的功能與設計,加上竹材、竹炭等原料的品質管控,達到優良的產品供應,方能聚集消費者對竹材應用產品的目光,開拓更廣闊的竹產品市場,帶動整體的發展與競爭力。需求量增加了,也能促使竹農對於竹林經營管理的更加重視,提高其砍伐意願與收益。此外,需透過多營平台提供更多元技術、產業和行銷等資訊,促使竹產業的廠商能夠更即時互相交流,同時也能獲得政府輔導資源的協助。
 
有關未來臺灣竹產業技術發展布局策略,以SWOT架構來進行探討,結果如圖三描述。從「優勢與機會」(SO)的構面來分析,其推動策略建議為:①運用環保概念,開發新產品,為竹產業加值。②以臺灣的高品質管控,加強發展竹建材產業。③發展竹產業在地文創商品,推展國際市場。
 
圖三、臺灣竹產業技術之SWOT分析與策略建議
圖三、臺灣竹產業技術之SWOT分析與策略建議
 
從「弱勢與機會」(WO)的構面來分析,其推動策略建議為:①成立竹產業創新技術服務團,輔導竹產業發展,加強技術創新,建立利潤分享機制。②推展六級化發展,推動領頭羊廠商成立,建立品牌及通路,共同行銷臺灣竹創新產品。
 
從「優勢與威脅」(ST)的構面來分析,其技術推動策略建議為:①建構竹材完整分類技術,加強品質,走向價高之市場區隔。②應用竹材之特性,加強技術研發,達成大量生產之可行性。
 
從「弱勢與威脅」(WT)的構面來分析,其技術推動策略建議為:①重整加強竹子種植與竹材生產質量管控,建立共同品牌驗證制度,推展國際市場。②加強竹產業跨領域人才培育,開發新產品及開拓市場 ---以上為部分節錄資料,完整內容請見下方附檔。
 
★本文節錄自《工業材料雜誌》446期,更多資料請見下方附檔。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