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戰略崛起,自主稀土供應鏈建立迫在眉睫

 

刊登日期:2023/6/5
  • 字級

【專題導言】
李宗銘 / 工研院材化所
 
大家都隱約知道稀土很重要,大概也都知道稀土現在主要還是被中國把持著,但再細究下去,除非是比較專業的先進,要不真想要說出個所以然,包括稀土到底是什麼?重要在哪裡?稀土為什麼會被中國寡占?既然重要,為什麼歐美日強權會放著讓中國操控?等種種疑問可能還真不容易很快地解釋清楚。
 
即便現在稀土的確算被中國壟斷,不過很少人知道,台灣雖然欠缺天然資源,但在70年代,台灣還曾經有利用西南沿海特有之獨居石海砂,分離提取稀土材料的特殊歷史,只是後來中國改革開放後,大量傾銷稀土賺取外匯,台灣才收掉稀土提取廠,一如過去美國由稀土出產國,到全面關閉稀土提煉廠一般,都是基於商業因素考量。但現在大環境已幡然改變,特別是稀土由於在國防、通訊、綠能,甚至淨零減碳需用之大量高能效電機元件的配方與功能設計上,皆有著不可取代之重要性,因此世界主要經濟體,皆將稀土視為維持未來國力與民生之重要戰略物資,而不再單純從商業與成本競爭的角度去評價發展需要。
 
目前世界上仍僅有少數國家可生產高純稀土材料,且80%以上之供應鏈與中國有關。2017年中美貿易戰開打後,半導體與關鍵原物料議題首先開始發酵;2021年的COP26與巴黎協定,再將淨零減碳與電動車議題擴大;繼而因2022年烏俄戰爭推波助瀾,將歐盟帶入能源困境,並使能源、國防與關鍵礦物資源掌控,外溢變成全球主要經濟體皆視之為國家生存之必要自主能量。其中各環節所圍繞之重要主角,都離不開稀土這17個元素及其化合物,一旦短缺或出現斷鏈,將會嚴重影響國家安全與產業發展。包括美國、日本、歐盟等,皆在2010年稀土貿易戰與中國限制稀土出口時期,吃過悶虧,因此早已將稀土元素視為戰略資源,從國家經濟角度,制訂各式確保稀土材料供應無缺之國家發展戰略,進行儲料、減量或替代材料等措施,進行自保。再回首看看台灣現況,以影響最直接之稀土永磁材料為例,台灣每年所需要的稀土永磁材料半成品,幾乎全數由國外進口,且95%以上來自中國,如何分散與降低風險,一直受到關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