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氣視為推動綠能發展關鍵角色

 

刊登日期:2023/5/5
  • 字級

周宜欣 /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顏溪成 / 台灣大學化工系
 
氫氣為具有吸引力的能源載體,其可因應脫碳於導致全球氣候暖化之發電產業、工業及運輸。隨著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為解決能源供應的間歇性問題,儲能系統的使用需求量也隨之增加。儲氫系統具環保及承接綠能特性,被認為是一個有潛力的解決方案,可以提高可再生能源系統的靈活性和彈性,同時降低總能源價格,更被視為未來推動綠能的關鍵角色。本文列舉各種製氫方法,包括生物質技術、蒸汽重組、電解技術、甲烷裂解、煤氣化和水電解等;最後將論述未來氫氣應用需求趨勢,以及碳中和布局規劃,以實現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
 
【內文精選】
氫氣應用需求趨勢
關鍵能源應用領域皆顯示氫氣需求量積極增長,2021年全球氫氣需求達94 Mt,相較2020年增加5%,已恢復到2019年疫情前91 Mt的用量,相當於全球總能源消耗量的2.5%。其主要增幅來自於新型氫氣應用模式加速部署於煉油和工業,該用氫量相較2020年增加60%,提高至40萬噸。氫氣用於燃料電池(Fuel Cell; FC),可達到發電且不排放任何污染物之目的;可再生能源產製氫,特別稱其為綠氫,於工業、公共交通和室內空調更具應用優勢。自2014年燃料電池電動車(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s; FCEV)商業化以來,FCEV布局於汽車、巴士及商用運輸車輛市場,近年全球FCEV售出量如圖一,2020年為33,000輛,截至2021年底,FCEV更達最高年度出貨量,超過51,000輛。氫能越來越受到關注,德國率先營運氫燃料電池列車;在航運方面,有超過100項使用氫氣及其衍生物的先導和示範計畫(P&D Project)正在進行。同時,主要的大型企業亦已經簽署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以確保氫燃料供應,能源單位評估2030年潛在氫能容量累計將達近3.5 GW。
 
圖一、用於汽車、巴士及商用運輸車輛之FCEV售出量
圖一、用於汽車、巴士及商用運輸車輛之FCEV售出量
 
煉油廠使用氫氣去除雜質,針對除硫特別有效,如此可將重質油升級為輕質產品。全球煉油之氫氣近年需求量統計與2030年評估如圖二。2018年煉油廠產能處於歷史高峰,氫氣需求亦達史上最高40 Mt;因疫情爆發,消費者–交通工具之經濟活絡程度急劇下降,煉油之主要石油產品用量同步減少,2020年氫氣耗量下降至38Mt;2021年疫情緩和,刺激精煉石油產品需求,支撐精煉業快速恢復,用氫量接近40 Mt;2022年煉油業氫氣需求達到更勝41 Mt的新紀錄,此為由於全球原油恢復加工與2020年發布低硫排放限制法規所致。
 
圖二、全球煉油之氫氣近年需求量統計與2030年評估
圖二、全球煉油之氫氣近年需求量統計與2030年評估
 
製氫技術彙整
運用多元原料製造氫氣,包括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而產氫施行方法則可分為碳氫化合物氣化、觸媒催化、生物法、電化學、光化學和熱化學等。
 
3. 電解
水是一種可即時取得的物質,透過電解分離成氧氣和氫氣,搭配精確設定程序,單一電解設備之電解功率為kW級至2,000 kW,水電解過程產生氧與純氫,該產氫成本為2.40~3.60 USD/kg。儘管近兩世紀以來,科學家都理解電解水能產生高純度氫氣,但實用上仍侷限於小型規模及獨特實施環境,例如海洋、火箭、宇宙飛船和醫療保健。大規模電解產氫設施不具成本可行性,因此電解水製氫僅占目前全球4%的氫氣生產量。
 
6. 核能產氫
基於各種核能系統皆可以用於產氫,包含使用特殊化學技術將水進行核熱轉換,如鈉–碘循環與核能水解。此外,利用核能過剩熱,高溫電解可以減少所需額外能量。從減碳角度來看,利用核能產氫相當具有吸引力,但選用此法關於鈾提取、冶煉及後續放射性廢棄物管理,可能誘發開採鈾礦影響環境及相關衍生問題。
 
7. 生物質技術
生物質技術區分為熱化學和生物程序處理,熱化學操作成本較低,若在較高溫度運行,可達更快的反應速率。生物質燃燒被視為一種具發展潛力的可再生氫氣技術,利用生物質資源建立大規模高效的產氫模式,從生物質生產氫氣技術,可搭配製成膠黏劑、碳黑、活性炭、聚合物、肥料、乙醇、酸類、柴油、石蠟和甲醇等產品。
 
氫氣減碳技術布局
2021年全球推行碳捕獲、利用和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 CCUS),隨著產氫模組規模化增長,2022年中國推動減碳計畫,預計每年提高捕獲0.7 Mt CO2,若如期實現規劃項目,2030年年捕集將達80 Mt CO---以上為部分節錄資料,完整內容請見下方附檔。
 
★本文節錄自《工業材料雜誌》437期,更多資料請見下方附檔。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