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環境省提出了一項試算結果,今後若能朝向「自然正成長(Nature Positive) 型經濟」轉型,將可望為日本國內帶來47兆日圓的商機與125兆日圓的經濟效果,且以其他方式計算亦推估商機最大可達104兆日圓。最終經濟效果亦將納入2023年度內完成之「自然正成長經濟轉型策略(暫)」,期展現生物多樣性的恢復將與經濟成長形成連動效應。
「自然正成長(Nature Positive)」係將漸漸減少的自然資源再回復、反轉之意,2022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COP15)將此列入2030年的全球目標,即如同《巴黎協定》訂定溫室氣體淨零的目標,自然正成長亦將對企業的管理模式產生影響。2020年世界經濟論壇(WEF)即已指出自然正成長經濟預估將創造10兆美元的商機與3億9,500億人的就業機會。針對於此,日本環境省「自然正成長經濟研究會」亦根據WEF數據計算了日本國內的經濟影響。
藉由土地恢復費用等細項整合日本的統計資訊所計算而出,預期將於2030年創造47兆日圓的商機。WEF訂定了68種自然正成長經濟型態,包含了農業與養殖、林業之外,還包含了生物燃料、替代肉、食品廢棄物減量、共同住宅、建築能效、再生能源等。日本環境省分析指出,在達47兆日元商機之中,有9.7兆日圓與氣候變遷對策密切相關,而25.9兆日圓則與循環經濟擁有高度連結。
而透過日本在世界GDP所佔比例,計算出最大可帶來104兆日圓的商機,其中亦考慮了日本企業於全球市場的影響力,當中食品、土地、海洋相關部分為36兆日圓,而基礎設施、建築環境產業的金額則占了32兆日圓,能源與開採的金額為36兆日圓。
今後日本環境省將致力於實現推估的經濟效益,同時於研究會上不斷檢討,在氣候變化對策與資源循環利用兩大目標中,規劃具有協同性的自然正成長經濟藍圖,期待促進各產業的商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