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塑膠的幼蟲變身成為未來包裝材料

 

刊登日期:2022/5/4
  • 字級

塑膠已成為現代人日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對於環境生態的衝擊亦不容忽視,為了更為妥善地使用、處理塑膠,研究人員希望借助自然生物的力量,解決目前全球塑膠垃圾爆炸的惱人問題。美國史丹佛大學在2015年發現擬步行蟲科(Tenebrionidae)的幼蟲–麵包蟲(Mealworm)可以安全地消化發泡聚苯乙烯,將其予以生物降解,100隻麵包蟲每天食入40毫克發泡聚苯乙烯也不會影響健康或其食用狀況。

針對此一發現,美國設計公司Doppelgänger即利用麵包蟲的外骨骼(Exoskeleton),開發了一項具有可與發泡聚苯乙烯匹敵之輕量性、衝擊吸收性、耐水性,且可利用於家庭堆肥之生質塑膠「Chitofoam」。

麵包蟲的外骨骼是由柔軟強韌的幾丁質組成,研究團隊從麵包蟲的外骨骼抽取出生物高分子,並與廢棄物由來之生物質聚合物混合後製成「Chitofoam」。與既有發泡聚苯乙烯相比,「Chitofoam」更為柔軟並具彈性,且擁有天然的防霉、抗菌性能,可加工製成杯子或緩衝材料等形狀,亦適用於食品等包裝用途。

此外,麵包蟲富含蛋白質,人類可以100%食用,可望有助於發展中國家解決營養不良問題而受到關注,且麵包蟲的養殖經濟實惠、使用資源少、節省空間,由此產生的食物蛋白質效率是牛肉的2倍,並且不會排放甲烷。有鑑於此,Doppelgänger也計劃利用此項優勢,期最終開發出使用麵包蟲的食品,並以「Chitofoam」做為包裝之蟲蛋白製品。


資料來源: https://ideasforgood.jp/2022/04/01/doppelganger/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