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二胺硬化劑(下)

 

刊登日期:2021/12/5
  • 字級

陳朝煌、鄭承熙 / 工研院材化所
【內文精選】
二氨基二環己基甲烷系列硬化劑
隨著生活品質的提升,對產品運用領域與功能性的需求也日益提升。然而除了功能之外,產品本身的安全性也受到人們關注,低毒性、安全性高的產品逐漸受到重視。因此,芳香胺已逐漸被無毒或低毒的改性胺或脂環族多元胺所取代。脂環族二胺多數為低黏度液體,固化物的色度、光澤均優,透明性好、耐候性好、固化物的機械強度也高。上述MDA經氫化(Catalytic Hydrogenation)反應將分子中的苯環完全氫化可得二氨基二環己基甲烷(4,4’-Methylene Bis(cyclohexylamine)或稱Bis(para-amino cyclohexyl) Methane,簡稱PACM或H12MDA)。由苯胺經縮合反應得MDA,再經氫化製得PACM之路徑可由圖六所示。目前國內已有MDA縮合量產技術,PACM氫化技術則深具發展潛力。PACM相關運用領域與市場如圖七所示,主要可以運用在三種功能性材料。首先,由PACM為原料所製得之異氰酸酯(H12MDI)具有良好的光學穩定性(抗黃變)、耐候性及機械性能,可用於製備耐候塗料、水性PU面料及TPU。
 
圖七、PACM運用領域
圖七、PACM運用領域
 
DMDC目前主流運用在功能性環氧樹脂硬化劑,包含高強度複合材料以及散熱絕緣灌注運用。另外,也可運用於透明聚醯胺材料的製備以及聚醯亞胺(PI)製造,相關運用如圖九所示。其中,近年來風力發電的建設擴增更是直接帶動了DMDC需求。如同前述,隨著風力葉片尺寸的大型化以及輕量化要求,現有之聚醚二胺與異佛爾酮二胺硬化劑系統在80 m以上之葉片製造逐漸不適用,取而代之的將是DMDC+PEA的硬化劑系統。
 
圖八、DMDC合成路徑
圖八、DMDC合成路徑
 
二氨基二環己基甲烷系列產品觸媒氫化製程技術
二氨基二環己基甲烷系列產品的觸媒氫化製程技術相似,因此本文將以二氨基二環己基為例作相關技術說明。IG Farbenindustrie AG公司於1942年首次發表二氨基二苯基甲烷(MDA)氫化產生二氨基二環己基甲烷(PACM)的技術專利,開啟相關技術的研究。自1950年代開始,由於DuPont等大公司的投入,開始有較大規模的發展。G. M. Whitman等人開始研究至今已開發多年,為數不少的相關專利技術被報導出來,但如今生產技術及產能仍由少數大廠(Evonik為主)所掌控,顯示此氫化製程技術具有不少的挑戰,主要技術挑戰點在於雙苯環氫化,完全轉化不易,高溫反應易形成高Trans產物,不適合加工運用。胺類化合物容易耦合與斷鏈,造成原料損耗與純化困難。MDA氫化合成PACM之反應路徑可如圖十一所示。
 
中國近年來亦開始投入此項技術之研究與開發,其中以寧波萬華聚氨酯有限公司較具代表性,其以Ru觸媒搭配間斷反應(Intermittent Reaction)方式,用以得到低t,t 異構物比例之PACM產物。然而,由於轉化率與產率皆未達100%,因此需額外搭配純化設備以分離PACM產品與未氫化完全之中間產物及原料。
 
台商具有二氨基二苯基甲烷之芳香二胺系列(MDA、MDT等)生產能力,但卻尚未擁有氫化合成二氨基二環己基甲烷系列產品的技術。近期,工研院開發一高選擇性雙金屬/混合氧化物專利觸媒技術,在連續式氫化製程操作下,於相對低壓/低溫,可達氫化率~100%、產率≥90%、t,t 比例小於25%,且觸媒壽命達數千小時。同時生產之產品也通過下游廠商驗證,符合運用規格需求。此技術具有與當前國際技術競爭之能力。上述國際技術比較詳見於表五 …以上為部分節錄資料,完整內容請見下方附檔。
 
★本文節錄自《工業材料雜誌》420期,更多資料請見下方附檔。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