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5–奠定化學共識的第一場國際會議

 

刊登日期:2021/9/5
  • 字級

數學有著放諸四海皆準的符號與算式,才能超越語言隔閡,讓世界各地的人都能彼此分享了解。化學也是如此,無論你原來的母語是什麼,不需翻譯就能直接看懂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
 
1860年9月3日,第一屆卡爾斯渥會議(Karlsruhe Congress)就在卡爾斯渥理工學院召開,來自十二個國家,共有127位化學家齊聚一堂,展開激烈的討論。康尼扎羅上台闡述本國同胞亞佛加厥的理論,並提出制定原子量與分子量的方法,說明絕大部分的爭議如何因此可以一舉解決。在他清晰有力的分析下,台下聽眾認真思考這個被埋沒了半世紀的亞佛加厥假說,雖然會議最後仍未做成結論,但現場發放康尼扎羅兩年前所寫的《化學哲學教程提要》(原先也是義大利文,所以沒有引起注意),被與會者帶回去後逐漸發酵,最後終於獲得大家認可,原子量與化學式的爭議也迎刃而解,才有今日的樣貌。與會的門得列夫(Dmitri Mendeleev)在幾年以後發明了週期表,也自承是受到康尼扎羅的啟發。
 
這場為期三天的卡爾斯渥會議不但改變了化學的進展,對其他科學也有間接的影響。在此之前,學術交流的聚會都是區域性的(例如英國皇家學會),也沒有特定主題,直到這次會議才首開先例,為了特定目的廣邀世界各國的專家共聚一堂。此後國際性的科學會議成為常態,無疑要歸功於一個半世紀前的卡爾斯渥會議開啟先河。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