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濟推動循環–消費後再生塑膠高質(值)之路

 

刊登日期:2019/12/5
  • 字級

施承享、呂智偉/大豐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循環經濟已是現代顯學,在回收率已經接近60%的臺灣,大豐環保藉由開發O2O平台回收App,連結物流、民眾、企業、回收商,提升回收效率及回收意願。對於塑膠廢棄物處理這全球頭痛的議題,從危機到轉機,運用綠色材料應用服務之橋梁角色,以專案形式協助客戶完成各種循環經濟產品開發,不只實踐循環更開拓新商機,更因此將廢棄塑膠再利用推廣進各大品牌,提升材料品質更提升材料價值。
 
【內文精選】
塑膠循環經濟問題現況
台灣因1998年四合一政策執行後,加上由於生產者責任制的補貼回收邏輯,二十多年的政策推行使然,民眾回收意識與回收率和國際相比都是名列前茅。不過,雖然台灣民眾長期被教育做好分類回收,但2018年中國禁止了洋垃圾進口後,其他國家的垃圾轉而低價向台灣傾銷,國內的回收市場崩盤,許多資收物滯銷。此時,猶如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許多台灣經年回收的問題一一浮上檯面,這些資收物是否真的有被作為回收資源使用?還是都被不肖業者隨意傾倒與焚燒?分類做白工?回收分類後是前往焚化廠?種種不透明的資訊都讓多數民眾質疑:究竟台灣會不會淪為世界垃圾場?
 
其實,與其談「回收率」,更應該來談「回收再利用率」!循環經濟很常與再生利用作連結,發展同時也存在許多問題點。以塑膠回收為例,常見的做法除了材料回收再利用,也把回收塑膠再與其他材質結合再生變成新的複合環保產品,但這類產品將面臨可能無法被再次回收利用的問題。而循環最初的目的應為將有限的資源做為永續循環運用,目前多數的做法卻偏向透過後端回收材創新設計,找出廢棄材料組合並完成「暫時」再生,而無法達到最終的資源永續目標。這樣的方式也容易導致再生材料僅僅是被做為小型應用宣傳用途,難以達到一定的規模產量,不符合經濟效益也難以串連產業鏈,如此一來,想推動循環經濟更是難上加難。
 
大豐環保的因應之道
2005年,循環經濟尚未成為顯學,但大豐環保科技已經積極朝兩方面建置:一面積極將回收塑料往下游產品端延伸;另一方面則計畫拓展新式回收管道,希望藉由這兩個關鍵步驟增加原本趨於平緩的台灣回收效率及回收率。
 
為拓展新式回收管道,早於2012年時大豐環保科技順應時代,首創都會型小型回收店「城市源點」,改變現代人對於回收場髒亂的既定看法,將回收站包裝成市區的便利商店,隨時都能就近回收。2017年,為了再提升台灣回收率及加強回收效率,大豐環保科技突破業界,推出zero zero作為O2O平台(O2O Platform)品牌。在線上端,發表回收業首套線上zero zero App,這套線上平台是包含物流車隊、民眾、企業、回收商都可以共同使用的平台(圖一),從回收物流車隊到回收地圖、工業回收、家庭回收、家電回收、廢車回收等功能皆具備,如此帶來創新衝擊、全新思維,讓回收變得即時且有趣,建構一個兼具教育、互動及體驗的平台,讓民眾對回收行為的昇華耳目一新。
 
圖一、zero zero App的相關功能
圖一、zero zero App的相關功能
 
消費後塑膠之再生高質鐵三角及環保認證
落實了回收處理一條龍模式,不代表回收材料一定可以跨入全循環體系,我們必須挑戰製造業者過去既定的印象。以往回收材料就是在產業中作為降成本材料使用,因此回收材料等於品質差、氣味重、使用後會有很多雜質,甚至造成機台設備過度耗損等。而作為降成本的材料,成本與品質便是一個惡性循環。穩定材料供應、高品質回收再生材料及環保認證的取得,三大部分鐵三角,便是翻轉回收材料既定低價印象並符合現今國際環保塑料需求之主要重點。
 
至於材料品質管控問題,解決之道必須從源頭分類開始掌控,幸運的是,由於政策執行,因此在台灣有一套建置完整的回收系統。以牛奶瓶為例,我們可以透過既有的回收管道來做到初步的塑膠分類(圖三),後續再由各種不同的機器設備來做更進一步的材料純化,延續到粉碎與多重清洗及脫水流程後…以上為部分節錄資料,完整內容請見下方附檔。
 
圖三、消費後再生材料基本處理流程
圖三、消費後再生材料基本處理流程
 
★本文節錄自《工業材料》雜誌396期,更多資料請見下方附檔。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