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的3D列印: 從國際機構ANSYS策略合作併購Granta Design談起(下)

 

刊登日期:2019/11/20
  • 字級

黃育立、高竹均、黃爾文/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吳承憲/康和綜合證券資訊部、
                                                         李玟頡/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賴宏仁/工研院材化所
ANSYS在積層製造的發展
傳統的製造方式能夠大量生產同樣的形狀和設計,但積層製造將生產往少量、精緻、客製化發展,它可以生產許多傳統製造方式不容易產生的形狀,也能將製造傳統方式無法一次製造的設計,讓零件不需要額外組裝,也相對的減少零件產生的應力集中問題。但積層製造在金屬製作上會遇到許多新的問題(7-9),例如:列印高溫產生的內應力、因溫度收縮產生的變形、如何最佳化列印參數.…等等,都需要系統化的方式找到解決方案。當ANSYS能夠準確的輸入Granta Design材料性質後,材料的扭曲或變形,可以在模擬中預先設計做補償,以消除材料熱漲冷縮不匹配的變形,這會讓列印出來的成品能藉由數據庫中的材料性質,以更接近設計的需求,節省大量材料試誤法的成本和列印的時間。
 
ANSYS收購Granta Design
2019年2月19日,ANSYS收購Granta Design,推動材料性質智能化。利用Granta Design擁有的資料庫,讓ANSYS在設計模擬時,能直接提取資料庫的資訊,降低檢索的時間,並確保資訊的準確性、一致性和可追溯性。也使得ANSYS在提供解決方案時,不只提供工具,連材料性質的這塊拼圖也被包含在內。而在ANSYS 2019R2軟體的版本時,已看到Granta Design的部分資料庫已被包含進ANSYS。當選定一個材料,其各項性質就會被自動帶入模擬時的參數設定,在操作上方便許多,省去查找數據和轉換單位的困擾。
 
由這次的收購可以看到,材料資訊漸漸成為一個整合性的顯學,從有限元素法理論去計算的公司,收購了一家蒐集各資料庫做平台的公司,顯示兩者的差異並不是理論與實驗,而是可以互相截長補短的。在面對未來的挑戰時,我們會需要更強力的工具,更系統性的分析問題,而獲得更好的解決方案。
 
交大材料與工研院的機器學習案例
如前言所述,驗證新配方時,一般要透過融煉,製成合金後再以機械性質測試來比對,這種trial-and–error 的方式,需要可觀的時間與成本。隨著材料資料庫的快速累積,配合現在高速的電腦運算效能和快速發展的人工智能領域,我們可以用電腦去預測每個階段可能的結果,迅速的回饋並做出調整,可以將材料的開發週期降低。
 
美國材料基因組計畫(Materials Genome Initiative (MGI))的啟動,進入了材料的大數據時代。在網路上可以找到許多開放的材料資料庫,例如Inorganic Crystal Structure Database (ICSD), the Open Quantum Materials Database (OQMD), the Cambridge Structural Databases , the Materials Project (MP), the Materials Commons, and the Materials Data Facility。這些開放的資料庫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材料,但如何快速的分析和彙整這樣大量的資料庫,就變成是最重要的問題,這時候利用機器學習來協助我們處理這問題。
 
交大材料系與工研院在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合作上,是應用人工智慧發展的一環,指的是讓機器「自主學習」並「增強」的演算法。透過迴歸分析,機器能從巨量數據中找出規律並做出預測,當輸入的數據越來越多時,演算法也會持續的調整並做出更精準的分析。機器學習在材料領域主要有三個方向:性質預測、材料開發、其他目標。例如本計畫所使用的機器學習方式,主要是從配方對性質做預測,未來也可以結合密度泛函理論(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或CALPHAD熱力學計算(Computer Coupling of Phase Diagrams and Thermochemistry, CALPHAD),從結構或原子組態上做更原理性的研究。
 
模型架構
首先我們將手上的資料庫做彙整,建立屬於自己的資料庫與格式型態。我們採用多層人工神經網路的架構(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將資料庫中的材料性質與成分比例做為特徵(Feature),當作機器學習的訓練集和測試集---以上為部分節錄資料,完整內容請見下方附檔。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