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控面板最新市場動向

 

刊登日期:2019/9/9
  • 字級

編譯:李守仁/ 健行科技大學;白立文/ 工研院材化所
 
智慧手機問世帶動了觸控面板的需求成長!相較於鍵盤輸入方式,觸控面板操作簡單,迅速開展了各領域的應用。觸控面板技術相當多元,依感應原理的不同可區分為:電容式、紅外線式、超音波式、電阻式、電磁式,以及影像感測式等,其中又以電阻式、電容式的市場較具規模,而電阻式因結構簡單且成本較低,市佔率最高,電容式則居次。自2007年Apple「iPhone」採用電容式觸控後,投射式電容觸控技術已廣泛應用於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由於觸控面板係與顯示器相疊使用,故需具備透光性、低反射性與持久性。近來為因應大畫面顯示的需求,非ITO系透明導電膜之研發、薄型化、顯示品質之提升、In-Cell型或On-Cell型以及液晶顯示器一體化等成為產品研發的重點。
 
唯,近年來因終端產品需求趨緩,觸控面板的市場成長也隨之疲弱,各國企業之競爭激起了一波波的價格戰。2016年觸控面板全球市場金額為288億美元,較前一年僅增加3%,數量則達23億2,000萬臺,較前一年增加4%。
 
智慧手機使用的小型觸控面板是佔比最多的終端應用產品,約佔80%。其次是平板電腦與筆記型電腦使用的中、大型觸控面板,約佔10%;汽車應用為2.6%;其他如工業用設備、數字標牌、預約/自動收銀機等則約6.8%。
 
觸控面板產業的上游為玻璃基板、PET膜、ITO靶材、OCA固態透明光學膠(Optical Clear Adhesive )等原料(圖一)。其中,玻璃基板又可分為觸控感測器(Touch Sensor)用玻璃基板與觸控面板用之保護玻璃(Cover Lens)。玻璃基板因用途不同,對材料與規格的要求也不同,供應商亦有所差異,現階段玻璃基板供應仍以日系及美系廠商為主。
 
PET膜及ITO靶材等相關材料的供應目前也以日商或美商為主。OCA光學膠主要用做觸控面板的貼合,以美商與日商為供應大宗。在PET膜上濺鍍ITO靶材製成ITO導電薄膜,在玻璃基板上濺鍍ITO靶材則製成ITO導電玻璃。臺灣廠在ITO導電玻璃的自製比重高,雖然也具有ITO導電薄膜及OCA光學膠的供應能力,然因技術能量不及日本及美國,所以目前仍多數仰賴具關鍵技術之美、日系廠商。
 
圖一、觸控面板產業鏈
圖一、觸控面板產業鏈
 
觸控面板的主要組成材料暨廠商示如表一。透明電極膜係採用ITO膜,為一具透光性、低反射性與持久性的光學膜。電容式觸控面板已由在ITO玻璃上加工形成觸控感測器,再貼附外層玻璃之「玻璃感測器型」,演變為將感測器形成於ITO膜再貼附外層玻璃之「薄膜感測器型」。此項演變在重量、厚度、設計自由度、成本上均取得優勢,目前已從低端產品,擴散應用及中端的智慧手機,「薄膜感測器型」將成為觸控面板的主流。此外,隨智慧手機或平板電腦等終端產品輕薄化發展,ITO膜也開始被要求薄型化。從原來的厚度100μm,至2013年時,50μm成為標準品,自2014年開始,已出現23μm的ITO膜。
 
此外,筆記型電腦等大型產品逐漸以低電阻透明導電膜取代ITO膜,開始採用銀、銅等非ITO系透明導電膜。ITO膜的表面電阻約150Ω/sq.,尺寸14〜15英吋以上的筆記型電腦,考量觸控檢測精密度與反應速度,其表面電阻須小於100Ω/sq.。如果ITO膜變薄,內嵌的感測器將隱約可見。為兼具視覺需求與低電阻,被迫必須朝向非ITO系透明導電膜發展。
 
目前開發中的非ITO系透明導電膜有銀奈米線膜、銀網孔膜、銅網孔膜、奈米碳管(CNT)膜等。這些膜的電阻值很低,約20〜50Ω/sq.,可應用於23英吋的電腦,甚至是大型的電子黑板等。
 
至於硬塗佈膜,其係以PET等為基礎膜(Base Film),於表面使用高硬質劑經特殊塗佈處理,使其具有優異之耐摩耗性、耐擦傷性、耐藥品性、耐溶劑性等,可符合觸控面板表面的防擦、防污要求,也可作為ITO膜的基礎膜---以上為部分節錄資料,完整內容請見下方檔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