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工業大學與三櫻工業共同開發了一項以40~80℃的低溫也能發電之「熱敏化型(Thermosensitization) 熱利用電池」,預期可應用於IoT感測器的電源或地熱利用發電等用途。
製作的基本構造與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類似,但以可產生熱激發電子(Thermal Excitation Electrons)的半導體取代了光敏化染料。此次研究團隊則是在半導體採用能帶間隙(Bandgap)狹小、易產生熱激發電子的鍺(Ge),做為高分子固態電解質,製作出「熱敏化型熱利用電池」,尺寸約2×1.5cm,重量1.6g。
將電池設置於80℃的環境下,確認熱能激發電子,透過電解質內的還原、氧化反應產生電流。開路電壓為0.37V,短路電流值為3μA/平方公分。在100 nA的連續放電測試(70小時以上),放電結束後以80℃放置約10小時之後,又再度放電了數小時。發電停止是因為電解質內離子的氧化還原反應、移動達到平衡,發電停止後再度供熱後,就會再次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