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裝置負帶電,促OLED以低電壓讓磷光發光

 

刊登日期:2019/7/25
  • 字級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與東京大學等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於日前發表,讓OLED裝置處於負帶電狀態的話,發現低電壓域發光源的激子(Exciton)可全部轉換成「磷光型」。OLED的光源為磷光型與螢光型混雜,通常以3比1的比例形成,因此OLED裝置以使用形成效率較佳的磷光型為主流。由於可以低電壓驅動,將可望促進OLED裝置的能源效率提高。

研究團隊使用了易於接收電子的Perylenetetracarboxylic Dianhydride(PTCDA)分子做為發光材料,並結合電子源(Electron sources)的掃描穿隧顯微鏡(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STM)發光分光裝置,在電壓變化的同時進行發光測定。由於使用了負帶電之裝置,磷光從2.1V、螢光3.3V開始發光,因此可知磷光的激子在低電壓域選擇性地形成。應用此原理,將可望擴大OLED在材料選擇上的範圍,為裝置的研發賦予新的可能性。此外,目前未能實現之藍色磷光材料開發也將可望有所突破。


資料來源: 化學工業日報 / 材料世界網編譯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