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維材料發展現況與趨勢

 

刊登日期:2019/6/10
  • 字級

張昌榮、董泯言/工研院材化所
 
台灣在全球紡織品生產鏈佔有重要的策略性位置,且已經從以量取勝的製造者進化為全球領先紡織品的創新廠商,生產各種機能性與環保紡織產品,其中許多是以人造纖維所生產。時至今日,全球戶外運動服飾產品中,約有70%是使用源自台灣的機能性布料所生產。不過,這樣鰲頭獨佔的榮景能持續多久,無人可以預測。擁有相對競爭優勢的新興市場,正在致力於提高紡織品/服飾產業對其相關經濟體之貢獻程度。另一方面,紡織產業本身正處於不斷變動與演進的狀態,新競爭者浮出檯面、投資環境重新調整,且業界領導廠商也被迫必須針對這樣的環境做調整。
 
當今台灣紡織業已居於掌握世界潮流脈動的領導者地位,全球趨勢的匯流,迫使這個成熟的產業需思考其未來發展。中國在技術質量上的迅速提升、伴隨流動且不斷演化的全球貿易領域而來的機會與威脅、高科技合成服飾的崛起,以及快速時尚的崛起及其伴隨而來的垂直整合壓力等,未來都將扮演著形塑台灣紡織產業變動空間與廣度的重要發展趨勢。概述如下:
1. 中國在價值鏈上的提升,壓縮台灣的生存空間
中國市場從低成本活動轉換至較資產密集活動的情況,迫使下游具有領導性的服飾公司遷廠至薪資成本較低的據點,譬如孟加拉與越南。中國尚未成熟的上游紡織品生產廠商,正在努力從事合成纖維領域的創新活動,且將會逐漸成長茁壯並挑戰台灣既有廠商的地位。
 
2. 不斷演化的全球貿易環境,帶來了機會的同時也造成了威脅
貿易環境的演化,影響了各品牌與台灣紡織業之間的往來。舉例來說,貿易協議與免關稅/限額的自由貿易演化將顯著影響成本、生產流程以及潛在收益。為了符合此等有利進口條件之資格規定,「紗加工規則(Yarn Forward Rule)」與其他「原產地規則(Rules of Origins,簡稱RoO)」條件,成為資本密集及勞力密集經濟體之間一條明顯的區隔線,或加快下游產業轉型為供應鏈較上游產業之速度。然而,因地緣政治因素的影響,台灣很可能會被排除在這個轉型過程之外。
 
3. 善用快速時尚這股風潮,對台灣紡織品廠商的擴展可帶來非常有利的結果
從下游生產移往較具成本優勢國家的邏輯,與品牌採購快速因應市場需求與時尚趨勢的需求相輔相成。快速時尚的崛起,促使廠商移往更加整合的生產鏈。此等「就地採購(Local to Local)」的採購趨勢,對大型紡織廠商無疑是一大利多,因其有能力投資海外以及整合供應鏈,然而中小企業則通常因財務方面的限制而望之卻步。因此,對中小企業而言,為了提高海外生產基地的產能以及因應主要國際品牌所規範的全球採購策略,如何取得財務支援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4. 台灣紡織品製造商處於有利的位置,可望受惠於人造纖維的蓬勃發展
服飾與休閒服飾的整合,形成一種顯學,服飾從業人員稱之為「運動休閒(Athleisure)」,亦即融合運動與社交休閒場合所需而設計的時尚服飾。另一方面,由於人造纖維整體的實用性明顯優於棉製品,普及度持續提升。目前,紡織品的兩大主要趨勢是「機能性」紡織品,以及「環保」紡織品。機能性紡織品主要強調人體工學、安全以及時尚,而環保紡織品則強調低污染與可回收性。台灣憑藉其在運用高價值原料開發高科技產品方面的長遠經驗,在如此競爭市場上將是一項無價的優勢。
 
台灣紡織業在全球紡織品價值鏈中已建立了值得信賴的OEM/ODM 生產廠商名聲,此點從其與全球運動服裝品牌(如 Nike、Adidas、Under Armour)及其他跨國企業所建立的長期合作關係便可窺知一二。身為專業OEM/ODM供應商的台灣公司,需持續面對全球各品牌要求降低成本的壓力。
 
台灣紡織業在全球紡織品價值鏈中,已經從資本密集移往技術密集產業,而台灣紡織業的主要競爭優勢,在於完全整合上游與下游供應鏈,包括石油化學原料、紡織品製造、紡紗、針織、染整以及服裝製造。此等供應鏈整合策略,可讓紡織產業開發多樣且附加價值較高的產品。(圖一)
 
圖一、台灣紡織業價值鏈
圖一、台灣紡織業價值鏈
 
消費者需求趨勢在迫使產業改變的同時,也提供了有利的發展機會。其中最主要的是---以上為部分節錄資料,完整內容請見下方附檔。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