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 TV技術進展

 

刊登日期:2019/5/5
  • 字級

大面積的OLED TV技術,正朝向低成本化技術發展。白光搭配彩色濾光片結構、藍光搭配量子點色轉換與彩色濾光片結構,以及噴墨列印-RGB Side by Side都可達成。以節省製程材料、節省固定設備投資與節省面板電力消耗的觀點來看,溶液製程IJP-RGB Side by Side技術,應是最終的選擇。
 
本文將從以下大綱,說明大面積的OLED TV技術,正朝向低成本化技術發展,並介紹目前業界在IJP-OLED TV的研發進展。
‧前言
‧RGB圖案化技術
‧IJP-RGB Side by Side的崛起
 1. JOLED 
 2. 三星
‧結語
 
【內文精選】
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的顯示器具有省電、輕薄、可撓曲、可摺疊、顏色鮮豔、反應快速、無視角差異、極窄邊框、異形切割對應等優點。若將OLED的顯示器應用尺寸拉到12吋以上,不難發現其售價相對LCD貴上許多,如何在中、大或超大尺寸的TV應用上,持續降低OLED成本、降低量產製程難度,便成為廠商間主要技術競爭的頭號課題。
 
RGB圖案化技術
要了解大尺寸量產的難處,必須先了解OLED在RGB圖案化上的相對難易度。一般常見的RGB圖案化有三種方式,如表一列示。
 
表一、OLED顯示器RGB圖案化方式比較
表一、OLED顯示器RGB圖案化方式比較
 
最直觀的製作方式為RGB Side by Side,就是將R、G、B元件藉由精細的金屬遮罩(Fine Metal Mask; FMM)分別地蒸鍍在各別的Sub-pixel內。由於通常搭配了上發光與微共振腔(Microcavity)光學設計,所以窄化OLED的發光半波寬(FWHM),同步達到高色純度與高效率的雙重好處。其RGB三色發光光譜,如圖一所示。
 
第三種方式為色轉換(Color Conversion)方式,目前傳聞三星打算使用2~3 Tandem的藍光OLED作為激發源,激發量子點(Quantum Dot; QD),將藍光轉換為波長較短的綠光與紅光的方式,製作TV面板,如圖四所示。由於不再需要FMM,所以在大型化方面,沒有限制。不過由於藍光是使用較長壽命但較低效率的螢光材料,所以內部量子效率上限(IQE: 25~62.5%)不是100%;再扣掉InP QD實際的光轉換量子效率(PLQY)約50~70%,所以實際的出光能量,有可能比白光搭配彩色濾光片的結構更低。不過目前尚未量產,並不清楚實際的差異。
 
IJP-RGB Side by Side的崛起
前面提到了三種RGB圖案化技術,都是使用蒸鍍的方法製作OLED的元件部分,但是各有一些問題。例如RGB Side by Side,其精細度很高的金屬遮罩,自以前到現在的問題就是遮罩本身無法做大,會容易因重力、溫度變形而造成蒸鍍遮罩的扭曲進而使蒸鍍時混色。
 
對於中大型顯示器在TV的應用而言,為了節省能源,以及有高的色純度,採用RGB各別發光應是較佳的選擇。但是使用蒸鍍製程的話,就有遮罩無法做細或無法做大的問題,此時,業界提出的新解決方案就是溶液製程。
 
溶液製程利用噴墨技術,在事先以黃光蝕刻製程製作的光阻擋牆(Bank)範圍內,噴印適量的溶液後烤乾,並可以堆疊少量膜層,再搭配蒸鍍完成OLED結構。例如UBI Research於2017年所作的評估報告,由於IJP製程的材料使用率高達九成,所以比起LG的WRGB搭配彩色濾光片方式,全溶液IJP-RGB Side by Side結構,可降低40%的「材料」成本;而整體「製程」成本,由於還有TFT背板與其他固定、操作成本,但也可降低18%,如圖五所示。另外,在精細度方面,雖然IJP製程一般認為無法做到300 ppi以上,但是300 ppi以下,對於TV的應用卻是綽綽有餘。
 
圖五、UBI Research評估全溶液IJP-RGB Side by Side結構,可降低40%的「材料」成本與降低18%的「製程」成本
圖五、UBI Research評估全溶液IJP-RGB Side by Side結構,可降低40%的「材料」成本與降低18%的「製程」成本
 
接下來,我們討論目前業界在IJP-OLED TV的研發進展...…以上為部分節錄資料,完整內容請見下方附檔。
 
作者:廖鎔榆/工研院材化所
★本文節錄自「工業材料雜誌」389期,更多資料請見下方附檔。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