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樂齡生活新趨勢看科技應用案例

 

刊登日期:2019/3/13
  • 字級

林欣姿/產科國際所 
 
一、前言
根據聯合國資料顯示:全球老年人口比例將從1950年的8%、2011年的11%,上升至2050年的22%,預期至2050年,全球60歲以上高齡人口增加速度將是平均人口的3倍,高齡人口數量將達20億,尤其亞洲地區高齡人口將由2005年的3.7億人增加至2050年的12億人。因為環境衛生的改善與醫療技術的進步,人們的壽命延長,其中80歲以上超高齡人口上升速度更快。
 
台灣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比例在2018年4月已突破14%,邁入高齡社會,而預計僅需8年,台灣高齡人口比例將超過20%,邁向超高齡社會,這樣的高齡化速度超越歐美等先進國家,甚至比很早就邁入高齡社會的日本還要快速,人口結構高齡化儼然成為未來幾年最重大的挑戰之一,世界衛生組織(WHO)早於2002年即提出「活躍老化(Active Ageing)」,於2015年強化活躍老化政策再提出「健康老化」,希望能夠讓高齡者在老化過程中擁有按照自身能力與偏好來生活的能力,擁有最適的健康、安全與社會參與,達到健康的老年生活。如何運用科技翻轉高齡者生活,使其能夠健康並活躍的老化,減輕社會負擔,已成為全球各國努力的目標。
 
圖一、主要國家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
圖一、主要國家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
 
二、樂齡生活新趨勢
高齡者的生活可以從個人健康、居家生活、社會參與三個面向來觀察其未來趨勢。
(一) 高齡者罹患慢性病比例逐年提高,更重視個人健康問題
隨著年齡增長,最明顯的差異在於生理上的退化,包含視力、聽力退化、行動力下降與慢性病罹患率的提高等等。根據衛福部106年老人生活狀況調查統計,55~64歲約有41%自述患有慢性疾病,到了65歲以上則增加為65%,且罹患慢性病的比例不分男女,皆隨著年齡增加而提高。除了罹患慢性病比例隨年齡增加而上升,根據衛福部歷年的統計資料更顯示, 65歲以上罹患慢性病的比例更是逐年增加。
 
在過去農業社會,可能許多人老了以後都還有下田耕種或維持勞動的習慣,飲食也較簡單樸實,沒有太過精緻的料理,並且有規律的生活作息,但現代人沒有規律的生活作息、沒有運動習慣或是不當的飲食的比例提高,經年累月下也造成了慢性病罹患機率的增加。而慢性病又是必須長期監控個人生理數據的疾病,因此關心個人健康數據的人數或比例也逐漸增加。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於2018年針對北中南三都50歲以上長者的生活型態調查即發現,50歲以上長者關心自身健康數據的比例依照5歲年齡組距區分均超過8成以上,且隨著年齡的增加,關心自身健康數據的比例愈高,這跟年紀愈長,罹患的慢性疾病愈多具有正相關的關聯。
 
圖二、55歲以上人口罹患慢性病比例隨著年齡增加而上升
圖二、55歲以上人口罹患慢性病比例隨著年齡增加而上升
 
因應慢性病比例增加,有更多個人生理健康數據長期觀測的需求產生,可量測個人生理數據的穿戴裝置因此持續受到歡迎。在2018年第二季全球可穿戴裝置出貨量為2,790萬支,相較於前一年同期2,640萬支增長了5.5%。而穿戴裝置最開始大多應用於運動活動紀錄,但隨著高齡族群與慢性病患者增多,血壓、心跳、血糖等生理數據定期量測的需求也使得穿戴裝置的健康功能或測量形式漸趨多樣,例如2018年秋季推出的Apple watch series 4即加入了跌倒偵測、心電圖及SOS緊急服務功能;穿戴裝置除了最普遍的手環以外,智慧衣或是其他更便利的生理數據測量形式也不斷的精進當中---以上為部分節錄資料,完整內容請見下方檔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