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技術概述與生醫應用

 

刊登日期:2017/10/5
  • 字級

過去數十年內,醫學造影技術蓬勃發展,許多低侵襲性的造影技術協助臨床診斷與疾病的治療,如常見的電腦斷層技術(CT)、磁振造影(MRI)、功能性磁振造影(Functional MRI)、醫用超音波(Medical Sonography)、正子斷層攝影(PET)等技術的發展,對於疾病機轉的瞭解與治療方式的進步多有貢獻,這些技術提供一種對人體三維具體形象化的能力。儘管如此,這些技術對於空間的解析能力僅只於數百個微米(μm)到毫米(mm)之間,對於疾病的診斷能力僅限於器官的尺度,屬於大範圍深層但低解析的造影技術,對於較小部位的病灶,如視網膜疾病,就無法發揮適當功效。

光學同調斷層掃描術(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相較於先前所提的幾項造影技術,恰巧提供合適的角色,可以提供小範圍淺層但高解析的醫學影像。如圖一所示,OCT恰巧補足深度在mm以內,又可達μm解析度的技術缺口,彌補了醫用超音波與磁振造影在解析度的不足,也突破共軛焦顯微術缺少的穿透深度,詳細比較資訊如表一。現今,OCT已廣泛應用於眼科疾病的診斷,如糖尿病黃斑部病變(DME)、中心漿性血管病變(CSC)、增生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PDR)、老年黃斑部病變(AMD)等疾病,相對應生產OCT設備的廠商也超過四十家,已經成為眼科不可缺少的重要診斷工具。

表一、OCT與各項常用斷層技術比較表
表一、OCT與各項常用斷層技術比較表

OCT技術原理
OCT為一種光學干涉成像技術,與目前許多工程上常用的麥克森干涉儀(Michelson Interferometer)相當類似,組成同樣都是一個光源、一個參考光路、一個量測光路及一個屏幕。如表二所列,OCT與麥克森干涉儀最大的差別主要有三點,①光源選用:麥克森干涉儀通常採用雷射光源,可以同調距離很長,通常可以到數米;而通常OCT採用特殊低同調光源照射樣本,如發光二極體(LED)或超流明二極體(Superluminescent Diode; SLD),也正因為利用同調特性的差異,使得OCT具有斷層透視的能力。

OCT大致可分為時域式(Time Domain; TD)、空間域式(Spectral Domain; SD)與掃頻式(Swept Source; SS)三種系統架構,而空間域式與掃頻式又可合稱為頻域式(Fourier Domain; FD)OCT,雖然三種系統架構有些許差異,但其量測物體皆使用光的同調(Coherence)特性。而現今發展最多的,屬於SD-OCT系統,大致系統架構如圖六。與前端光程差的概念相同,偵測器端收到的訊號,透過繞射光柵(Diffraction Grating)與線掃描相機(Line Scan Camera)的組合,可將光分成不同波長的訊號,線掃描相機接收由短到長各波長的強度與相位。

圖六、SD-OCT系統架構圖
圖六、SD-OCT系統架構圖

市場
OCT最早商品為德國Zeiss公司推出,應用於眼科OCT的產品,該架構屬於TD-OCT;技術隨時間的進步,2004年進入SD-OCT技術架構後,許多公司因應而生,受惠於SD-OCT技術上的突破,設備本身的影像品質與量測速度大幅提升,於眼科疾病的診斷應用大幅增加。圖八為目前產品仍存在市面的代表廠家,由圖中可發現,大多數廠家於2004年成立, 恰對應SD-OCT於2003年的突破發展,主力產品為眼科用OCT,目前仍具有市占率的廠家包括Zeiss、Optovue、Topcon、NIDEK、Heidelberg、Optopol、Bioptigen等。

表三呈現全球OCT產值的資料,預估自2014~2019年,每年都保持7.9%的複合成長率,其中占最大多數的,仍是頻域式OCT,此包含空間域式與掃頻式兩種架構,二者在技術上皆有無法取代的優勢,故仍占據大部分產值。值得注意的是…...以上為部分節錄資料,完整內容請見下方附檔。

作者:江鴻志、張正宜 / 工研院生醫所
★本文節錄自「工業材料雜誌」370期,更多資料請見下方附檔。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