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光電系統國際化與開發電廠合作模式

 

刊登日期:2016/12/5
  • 字級

本研究範疇聚焦於太陽光電產業領域,並就當前產業所關切之拓展海外市場、合作開發電廠做法之議題進行研究。目前太陽光電之元件、組件產品製造端方面進入微利狀況,而系統端方面因仍有較高獲利,因此,國內必須加快培植壯大系統廠商,藉由政府擴大內需設置,提升國內系統廠商能量,不僅經營國內系統市場,也厚植拓展海外電廠能量。本研究透過聯合開發與新型電廠開發的合作模式,研擬可行做法,以推動太陽光電系統國際化,藉以帶動我國太陽光電產業再成長與永續發展。
 
太陽光電系統國際化
企業國際化為廠商將其營運活動與業務功能拓展至海外市場的一種經營型態。進入海外市場方式主要有三種類型,即出口方式、契約方式與投資方式,相關衍生做法如表一所示。在國內太陽光電產業中,材料、元件、組件製造廠商最早拓展至海外市場,下游系統廠商則多經營內需市場,僅少數開發海外電廠。其進入海外市場方式,可分為兩個面向討論。
1. 製造端方面
國內太陽電池廠商最早自2001年即以直接出口方式拓展海外市場,而直接出口是最傳統的方式,所需的投資較少,承受的風險也較低,但對於國外市場的控制力也最低,受國際貿易障礙影響甚大。2015年國內太陽電池出口比例約占 89%,出口國家約有 29個,其中以中國大陸、日本、德國為主,約占 50%。而 2014年 12月 17日美國商務部公告,只要使用臺灣生產的太陽電池,無論模組組裝地點為何,進入到美國市場都將被課徵反傾銷稅率 11.45~27.55%(平均稅率19.5%)。受此貿易障礙因素影響,2015年國內製造端,包括太陽電池及模組廠商選擇以投資方式進入海外市場,目前已至越南、馬來西亞等地透過獨資或合資生產。
 
國內系統廠商能量
為觀察我國太陽光電產業系統端是否能國際化,參酌上述日本 JPEA 作法,先審視國內廠商能量之優勢。2015年國內系統市場設置量 222MW,海外系統設置量 150.353MW,系統廠商達 187家,且隨著國內市場規模擴大,廠商數量仍不斷擴增中,然而,是否具有擴大海外市場能力,則以價值分析歸納國內系統廠商之能量說明如下。
3. 通路
國內市場均由業者主動開發案源,在海外市場則需透過當地能源公司及已有產業網路合作之當地業者或商社為通路,亦或透過購買已取得系統標案之權利,切入當地太陽能電廠業務。
5.關鍵活動
國內電廠系統設置規模較小,所需的資金規模最多僅為數千萬資金,每件開發案其中約二成為自有資金,其餘約八成資金必須透過負債融資,例如銀行、中小信保基金等來源取得。目前國內銀行累積眾多太陽能專案融資風險評估的經驗,因此國內市場資金取得已較容易,包括已有 20家銀行、3家農會、3家租賃投入太陽光電系統融資,其中 6家銀行更建立太陽光電系統專案融資
 
開發電廠合作案例分析
實務上,開發海外太陽能電廠,我國業者面臨當地市場競爭業者眾多,其中工程技術、財務金融、行政作業之需求、一般系統設計、施工及維運等並無特別關鍵技術( Know-how ),系統開發商的關鍵在於切入當地市場資金安排能力(一次投資,售電 20年),以及如何回收資金;另外電力事業又常受當地政府政策的影響,必須能及時掌握因應,因此……以上為部分節錄資料,完整內容請見下方附檔。



 
圖一、台達電日本赤穗節能園區

作者:張維志 / 工研院綠能所
★本文節錄自「工業材料雜誌」360期,更多資料請見下方附檔。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