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山形大學、新潟大學、橫濱大學之研究團隊日前宣佈,已成功查明次世代鋰硫電池電解液中的鋰離子構造。次世代電池的容量是以往電池的 3倍之多,因此各家廠商對於提升電動車行駛距離之開發競爭加速進行中,然而這項世界首次的新發現將可望促進高性能電池的研究開發。 在次世代鋰離子電池中,以硫黃為電極的鋰硫電池最受矚目,然而尚有硫黃溶出造成電池性能降低的問題待解決。雖然已知陽離子與陰離子在室溫下液狀電解液時,能夠提高電池性能,但鋰離子的基本構造不明。此次研究團隊利用了大強度陽子加速器設施J-PARC(Japan Proton Accelerator Research Complex),成功探索出鋰離子是由5個氧原子以歪斜狀圍繞著的構造,對未來電池的應用開發將提供助力。 資料來源: 日經產業新聞 / 材料世界網編譯 加入會員 分享 轉寄 聯絡我們 延伸閱讀 輸出電流提升10倍之鋰空氣電池 全球第一個碳-14鑽石電池問世,可望供電數千年 Flint推出高性能且永續之「紙」電池 取代鋰離子電池?鹵素離子電池或是海水電池能否掀起熱潮引領風騷? 豐田中央研究所開發出具有創新同心圓狀電極結構之纖維電池 熱門閱讀 玻璃基板上TGV的金屬化製程 含氟廢水回收再利用模式 加氫站技術與產業發展趨勢 突破鋰電池安全瓶頸:鋰枝晶之形成機制與解決方案 全球第一個碳-14鑽石電池問世,可望供電數千年 相關廠商 台灣石原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金屬3D列印服務平台 喬越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正越企業有限公司 桂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大東樹脂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志宸科技有限公司 台灣大金先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