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京大學生產技術研究所技術團隊透過貽貝附著在岩石或是船底時會進行自我修復的習性得到靈感,開發出即使斷裂、接觸海水後便能恢復原狀的高分子材料。 貽貝會分泌被稱為足絲的絲狀蛋白質,足絲含有大量名為鄰苯二酚的水溶性分子,利用鄰苯二酚基的氫氣結合與配位結合,能夠穩固地附著於岩石或是人造物上,且足絲會一直進行修復,無論經過多久仍保有附著力。若運用在浮標、游泳圈等塑膠材料,或是海上建築物的鍍材上,可有助於防止環境污染。 資料來源: 化學工業日報 / 材料世界網編譯 加入會員 分享 轉寄 聯絡我們 延伸閱讀 以石灰石為原料之建材可望取代石化由來原料,降低環境負荷 新開發之CNF 100%之平面板材 NEDO著手進行生質航空燃料一貫製程技術開發 日本各企業紛紛投入以微藻類開發航空生質燃料行列 以CNF開發出高斷熱性氣凝膠 熱門閱讀 5G用絕緣增層材料發展趨勢 聚醯亞胺(PI)樹脂的發展 奈米孔洞材料於生物抗腐蝕之應用 運用科技生產肉品,替代肉掀起未來飲食新趨勢 金屬表面前處理化學品市場與技術發展現況(上) 相關廠商 台灣大金先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昂筠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名揚翻譯有限公司 金屬3D列印服務平台 高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鑽石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東海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大東樹脂化學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