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球OLED產業開始進行質變,PMOLED產品線邁向高單價與多樣化的趨勢逐步確立,AMOLED則因廠商策略不同,產生「固守中小尺寸領域」或是「堅持大型化道路」的分水嶺。因IoT議題的發燒,Wearable Device應用成為人機介面的另一載具,而車用領域也成為OLED技術進軍的另一選擇,可以看出OLED技術期待能順應潮流的趨勢,在競爭激烈的面板產業中持續保有一席之地。2015年後的OLED產業究竟將著重哪些領域進行演進,同時廠商策略主軸又將往何處挪移,本文將從全球整體OLED產業2014年轉變談起,述及如何導引產品出貨結構的變化,同時輔以廠商動態,解析未來OLED產業的變遷。 面板產品與技術變動分析 1. PMOLED面板出貨拓展至Smart Watch以及車用,不再固守手機次面板領域 過去數年,PMOLED面板出貨主力一直集中在手機次面板領域(圖三),但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滲透率增加,對於手機次面板的需求逐步降低。為此,PMOLED業者於2014年開始將產品多角化的腳步加速,轉進新興產品領域,期望能為產品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其中車用以及Smart Watch等商品成為發展的目標,挾輕薄、省電等特點,除取代傳統TN/STN面板市場佔有率外,也搶進較高單價的特殊用面板市場。 圖三、全球PMOLED面板出貨量預估 2. 2014年廠商策略轉變,帶領AMOLED發展走向分水嶺 在AMOLED面板的發展方面,2014年投入量產的主要仍是韓國的LGD(LG Display)以及SDC(Samsung Display Company)兩家公司,但兩家公司對於AMOLED技術的投入在2014年出現不同的分歧。LGD在2014年時對於AMOLED的策略著重在大型面板的投資,主力設定在坡州M2的G8工廠,產品均為55吋Full HD的AMOLED TV面板。然而SDC的策略卻截然不同,2014年SDC高層仍決定將產品主力集中在中小型面板,藉以供應旗下品牌手機之用,因此投資著重在湯井的G5.5工廠,強化5吋級Full HD、2560 × 1440兩種手機面板規格的生產能力。 圖六、LG Flexible AMOLED Roadmap IEK觀點 1. 2015年中小型產品仍為OLED面板重要戰場 隨著材料特性與製程穩定度的改善,近幾年來,OLED面板在製造上已有長足的進步,但在大型化市場需求仍混沌未明的情況之下,預計OLED面板未來數年仍將鎖定中小型產品做為主戰場。對PMOLED技術來說,手機次面板應用隨著智慧型手機滲透的擴大而逐漸衰退,然Wearable Device的興起,給予PMOLED再一次多角化的新契機。 2. 不論Big or Small,材料與製程能力的升級才是策略佈局的重心 對於未來AMOLED技術的演進,無論市場需求大開的時機點為何,大型化與Flexible化兩大主軸將是不變的選擇。因此高效率、低成本的發光材料,以及高均勻性、降低真空設備投資的製程技術,將會是2015年業者致力研發的方向。第一代AMOLED製造著重於蒸鍍式製程,而在第二代的製程選擇上,塗佈式製程技術因材料利用率高,真空設備需求低,同時能在低溫狀態下進行製造,成為日、韓業者研發的課題。透過與材料商、設備商的相互合作,將有助於加速製程良率的推進,有專家甚至預言……以上為部分節錄資料,完整內容請見下方附檔。 作者:劉美君/工研院產經中心 ★本文節錄自「工業材料雜誌」344期,更多資料請見下方附檔。 Download檔案下載 加入會員 分享 轉寄 聯絡我們 延伸閱讀 從溶液製程到光電元件,材料的創新與挑戰 量子點墨水材料技術 《工業材料雜誌》2024年十一月號推出「光電元件材料溶液製程技術」... 新開發實用級氧化物薄膜電晶體技術,可望促進超大型8K OLED電視的開... 兼具高折射率與透明度之可降解光學塑膠 熱門閱讀 下世代產業所需高功能性新材料—電動車用高分子材料 再生塑膠產業鏈發展現況及政策趨勢—廢塑膠回收材料 台灣優勢產業所需材料—半導體化學品 台灣石化產業未來轉型之策略方向 CO2 氫化生產甲醇新世代觸媒與程序 相關廠商 金屬3D列印服務平台 高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喬越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山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大金先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永光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大東樹脂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志宸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