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京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以鈦與碳所構成的層狀化合物可以吸藏/釋放大量的鈉離子。大部分的電子儀器所使用的鋰離子電池,材料為稀土元素的鋰與鈷,一直存在著穩定供給與低成本化的問題。將此層狀化合物作為鈉離子電池的負極,可以吸藏/釋放大量的鈉離子,達到快速充電及長時間穩定運轉等特性。 該研究團隊以新發現的負極搭配上鐵與硫所構成的正極,成功研發出鈉離子電池的電池原型。今後將以電池原型為軸心,加快低成本電池的實用化,可望跳脫對稀土元素生產國的依賴。 資料來源: http://www.zaikei.co.jp/article/20150404/243830.html 加入會員 分享 轉寄 聯絡我們 延伸閱讀 輸出電流提升10倍之鋰空氣電池 全球第一個碳-14鑽石電池問世,可望供電數千年 Flint推出高性能且永續之「紙」電池 取代鋰離子電池?鹵素離子電池或是海水電池能否掀起熱潮引領風騷? 豐田中央研究所開發出具有創新同心圓狀電極結構之纖維電池 熱門閱讀 玻璃基板上TGV的金屬化製程 含氟廢水回收再利用模式 加氫站技術與產業發展趨勢 突破鋰電池安全瓶頸:鋰枝晶之形成機制與解決方案 全球第一個碳-14鑽石電池問世,可望供電數千年 相關廠商 台灣石原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金屬3D列印服務平台 喬越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正越企業有限公司 桂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大東樹脂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志宸科技有限公司 台灣大金先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