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探討穿刺試驗的條件(穿刺速度、深度、針徑、針尖角度、針材質)改變時對測試結果會有何影響,過程中偵測開路電壓、電池溫度,根據實驗結果歸納出判斷法則。將相同的一套測試方法導入不同材料或不同結構的鋰電池,加以分析、驗證是否能夠得出相似結果,藉此統整出一套最可行的穿刺試驗方法供讀者參考。 Download檔案下載 加入會員 分享 轉寄 聯絡我們 延伸閱讀 利用鈮鈦氧化物之車用LiB可望於2023年商業化 為確保EV電池材料供應穩定,Panasonic將投入鋰資源開採 NanoGraf開發世界最高能量密度之LiB,促EV續航力提升28% 因應EV需求大增,住友金屬鑛山擬倍增正極材料產能 車載LiB加速脫鈷,GM減少70%促低成本化,Panasonic預計2~3年後鈷零使用 熱門閱讀 「Touch Taiwan 2022」現場報導系列一 「Touch Taiwan 2022」現場報導系列二 磷酸鋰鐵(LiFePO4)4680電池, 昇陽已經準備好了 車用顯示面板發展趨勢 邁向全固態鋰電池:固態電解質之傳輸動力學 相關廠商 金屬3D列印服務平台 2022 Touch Taiwan 系列展 名揚翻譯有限公司 捷南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大東樹脂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東海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大金先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友德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喬越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廣融貿易有限公司 台灣鑽石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科邁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方全有限公司 照敏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永光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正越企業有限公司 誠企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桂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里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華錦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銀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