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AIST)與中部電力(Chubu Electric Power)共同開發出一項能夠高效率地從廢舊太陽電池模組回收的蓋板玻璃中,分離並回收稀有元素「銻(Sb)」的新技術。此次研究採用了「水熱處理技術」,成功地自廢棄玻璃中抽取出約8成的銻。作為保護太陽能板受光面的蓋板玻璃一般會添加三氧化二銻(Sb₂O₃)以提升透明性。而太陽能電池模組自2010年前後開始大規模安裝,預期太陽能板的使用壽命將在2030年代後半陸續到達終點,因此屆時大量蓋板玻璃或將面臨廢棄的問題。
AIST等此次聚焦於「水熱處理技術」,作為從蓋板玻璃中有效分離、回收銻的手法。在再資源化實驗中,研究團隊將從廢舊太陽能板取下的蓋板玻璃粉碎成粉末,置入密閉容器並與水混合攪拌後,在低於壓力容器標準設計溫度的條件下進行1~6小時的水熱處理。處理後得到的漿液經離心分離後區分為「液相」與「沉澱物(粉末)」。針對所得粉末,研究團隊利用螢光X射線(XRF)分析法計算銻的抽取率,並以X射線繞射法(XRD)鑑別生成物。結果顯示,經6小時處理後,銻的抽取率達到約8成。
此外,經水熱處理後的樣品確認到可歸屬於含矽晶體的繞射線,證實樣品在水熱處理過程中發生結晶化。並且隨著處理時間的延長,這些繞射線的強度增加、半高寬縮小,進而確認了晶體的成長。今後研究團隊將進一步探討抽取機制,期提高含銻成分的抽取效率,擴大反應規模,並推動實用化。另將開發從萃取的含銻成分中分離、回收及再利用銻的技術,並有效利用由此產生的結晶玻璃粉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