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市調機構Fuji Chimera Research Institute發表了一項調查報告,2035年車用材料的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50兆7,252億日圓,較2023年增長60.9%。汽車生產數量的增加是市場擴大的主要推動力,隨著電動車(xEV)的普及,材料構成也將發生變化。歐盟(EU)擬導入修訂版的報廢車輛指令(ELV),將新車中再生材料的使用比例目標設定為25%,預期將會推動再生塑膠的需求擴大。
此次調查涵蓋了泛用塑膠、工程塑膠、橡膠/彈性體、樹脂加工品及金屬等共36種材料。目前在材料構成中,金屬佔比超過6成,其次是泛用塑膠、橡膠/彈性體。預估2035年之際,材料構成比例不會有太大變化,但泛用塑膠的比例將略有下降。
在工程塑膠方面,隨著電動車、自動駕駛系統的普及以及電子化程度提升,電動車零組件、連接器及電子裝置對於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耐熱聚醯胺(PA)的採用將擴大。鋰離子電池(LiB)正極接著劑用途的聚偏二氟乙烯(PVDF)亦將出現需求成長。
在橡膠/彈性體方面,因替換用輪胎、電動車帶來的散熱材料需求增加,以及輕量化需求推動從其他材料的轉換,再加上為提升車內舒適性所採用的防震、隔音材料,預期丁二烯橡膠(BR)、溶液聚合苯乙烯-丁二烯橡膠(S-SBR)、矽膠及聚酯系熱可塑性彈性體(TPC)等材料的需求將有所成長。
在金屬材料方面,預期鋁合金與銅的需求成長最為顯著。鋁合金因輕量化需求,預計將大量取代車體鋼板與銅線束,並用於電動車電池、冷卻板以及鋁電解電容器。銅則因電動車馬達與鋰電池用途的穩定需求,亦將持續成長。
目前在歐洲,車用塑膠與樹脂材料年用量約為320萬噸,若ELV指令修訂版一旦實施,預估將產生約80萬噸的再生材料需求。由於泛用塑膠的使用量最大,預期將率先轉向使用材料回收(Material Recycling)材料,其中聚丙烯(PP)最具潛力。預估2035年全球再生PP市場將達到2023年的2.8倍,擴大至1,310億日圓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