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UC Irvine)從魷魚皮膚變色的特性獲得啟發,開發了一種可洗滌且具透氣性之溫度調節材料,可望適用於各種布料等穿戴式應用。魷魚的皮膚由複雜的多層結構組成,可操縱光線以改變整個身體的色調或模樣。由於魷魚的皮膚中含有透過肌肉作用在擴張狀態與收縮狀態之間轉變的「色素細胞(Chromatophore)」,藉由改變穿透皮膚並反射可見光的方式,進而改變體色。有別於改變可見光,UC Irvine開發的溫度調節材料係透過改變紅外光譜,藉由操縱紅外線輻射而使其具備體溫調節機能。最顯著的特點是溫度可以精確調節至使用者所需的溫度。
新材料是由覆蓋許多小銅片的聚合物基材組成。當材料拉伸後,小銅片彼此分離,改變紅外光的傳輸與和反射方式,進而調整其熱特性。為了提高此複合材料的機能性,使其可洗滌、具透氣性,並可結合於紡織品中,UC Irvine對其進行了改良。首先,在複合材料上重複覆蓋了薄層,成功地防止了因洗滌而劣化的狀況。另透過排列微孔提供透氣性,將空氣、水蒸氣的透過性提高至與棉織物同等的水準。此外,UC Irvine將網狀物接著於溫度調節材料上,進而證明可以簡單地與紡織品整合。
UC Irvine也透過利用傅立葉轉換紅外光譜(FTIR)的紅外線測試以及使用防汗熱板測試(SGHP)的動態溫度調節測試,確認這些改良無損於材料的熱管理性能。新材料可望廣泛應用於各類穿戴式用途,尤其是滑雪服、保暖襪、隔熱手套等防寒衣物等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