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影像與震動感測器融合決策之養殖魚精準投餵感控系統

 

刊登日期:2025/11/5
  • 字級

林克臻、吳適達、廖育成、陳思瑜、莊俊德、陳志仁 / 工研院智慧感測與系統科技中心;
林志遠 / 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技術服務組
 
本研究旨在開發出一套養殖魚精準投餵感控系統,供水產養殖進行智慧和自動化投餵,期以縮短投餵過程中投入的人力工時。系統整合了水面攝影機和水下震動感測器的即時訊號,搭配投餵決策模型,學習模擬養殖專員的投餵決策曲線。依據各類魚種或養殖專員個人化的投餵決策曲線,系統可透過監督式機器學習方法客製化訓練投餵決策模型。經場域實機測試,兩週17次投餵共15,055筆數據做訓練、一週六次投餵共6,017筆數據做測試。結果顯示,系統可學習模擬養殖專員的投餵決策曲線,兩者間投餵結束時間誤差平均約8.2%。驗證了本自動化系統可模仿養殖專員投餵,節省每日投餵工時至少兩小時以上。
 
【內文精選】
精準投餵感控系統
研發團隊和國內養殖業者合作,在多處養殖池安裝了精準投餵感控系統,如圖一所示。系統主要由①水面攝影機、②水下震動感測器、③飼料投餵裝置,和④中控主機防水箱共四個部件組成,各部件功能說明如下:
①水面攝影機:取樣率30 Hz;影像尺寸1,920 × 1,080,用於錄製魚群攝食時水面水花噴濺影像,經中控主機計算得到視覺活動力和環境亮度。
②水下震動感測器:取樣率400 Hz,用於錄製魚群攝食時水下近投餵口處三軸加速度,經中控主機計算得到震動活動力。
③飼料投餵裝置:可裝載80 kg~100 kg乾性飼料,並具備噴料機構,可由中控主機控制,進行人工投餵或智慧、自動化投餵。
④中控主機防水箱:內有可連網中控主機,即時計算魚群攝食時視覺和震動活動力,搭配投餵決策模型控制投餵裝置。
 

圖一、精準投餵感控系統
 
投餵決策模型
1. 監督式機器學習
①數據蒐集:團隊在室外養殖池安裝了精準投餵感控系統,蒐集養殖專員23次投餵共21,072筆數據,包含每次投餵的開始時間、結束時間、水面影像和水下震動感測訊號共四種數據。
②人工標記:投餵決策模型在進行訓練前,必須先將數據標上當下的投餵狀態—非投餵期間或投餵期間。
③模型訓練:模型在進行狀態預測前,必須先挑選合適的機器學習方法做訓練。本研究採多決策樹梯度提升方法,逐棵生成樹來修正前棵樹在預測上的誤差,最終形成一個穩健的集成模型。
④模型預測:經多決策樹梯度提升方法訓練後的模型,有效量化了養殖專員多年累積的經驗,可學習模擬養殖專員的投餵決策曲線適時做出判停決策,完成智慧和自動化投餵任務。
 
2. 模型測試
本研究採監督式機器學習—多決策樹梯度提升方法,蒐集養殖專員17次投餵共15,055筆數據作為訓練集資料進行模型訓練、6次投餵共6,017筆數據作為測試集資料進行模型測試。模型的輸入有震動活動力、視覺活動力和環境亮度共三種特徵,輸出為投餵狀態—非投餵期間或投餵期間,如圖六所示---以上為部分節錄資料,完整內容請見下方附檔。
 

圖六、投餵決策模型
 
★本文節錄自《工業材料雜誌》467期,更多資料請見下方附檔。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