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點LED簡介

 

刊登日期:2009/12/15
  • 字級

白光LED應用於一般照明仍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其中之一是演色性(CRI)偏低。目前為止,白光LED演色性指數多在60~85之間,如有機會到達90或以上,LED之照明應用領域將會更為寬廣。利用單一LED光源激發不同晶粒大小之量子點,可產生各種色光,從紅、橙⋯到藍,類似彩虹光譜,量子點白光LED 因而有較高之CRI 。

量子點
量子點(Quantum Dot; QD)是一種奈米微晶體(Nanocrystal)半導體材料,由II-VI、III-V或IV-VI族元素組成。與一般塊狀半導體不同,量子點晶粒直徑大約只有2~10 nm,相當於10~50個原子之寬度。比喻說明,假設一量子點之直徑為5 nm,則4百萬個量子點串接之總寬度約20 mm,大小相當於一枚硬幣之直徑,由此可見其小。

量子點最大之特色是能量間隙隨晶粒大小而改變,晶粒愈大,能量間隙愈小,晶粒愈小,能量間隙愈大。換言之,量子點愈小,發光頻率愈「偏藍」,反之,量子點愈大,發光頻率愈「偏紅」。圖二為不同大小之量子點能階示意圖,與塊狀半導體情況相比,的確有極大的區別。

圖三為對應於0D(零維)量子點之相關家族:3D塊狀(Bulk)、2D量子井(Quantum Well)、1D量子線(Quantum Wire)外觀及吸收光譜示意圖。從圖中可知, 3D為連續性吸收光譜, 2D為階梯形連續性光譜,而0D及1D則是非連續性光譜。

非連續性能階之產生其實來自量子侷限效應(Quantum Confinement)。通常半導體被激發後產生之激發子(Excitons),即電子/電洞對,視不同材料而定,常保持某種平均距離,稱為激發子波爾半徑(Exciton Bohr Radius)。塊狀半導體因晶體尺寸遠大於激發子波爾半徑,電子/電洞得以在較遠距離上自由分離,但如果晶體尺寸小於激發子波爾半徑,例如量子點晶粒,電子/電洞對只能侷限在近距離,能階不再是連續性。這就是所謂之量子侷限效應。

圖三、0D~3D 半導體及其吸收光譜示意圖
圖三、0D~3D 半導體及其吸收光譜示意圖

圖四、系列量子點產品之發光顏色由晶粒大小決定
圖四、系列量子點產品之發光顏色由晶粒大小決定

常見之量子點主要成分有CdSe、ZnS、PbS、InP等。圖五為1993年Murray 等人藉由高溫裂解有機金屬前驅物二甲基鎘(Me2Cd),合成溶於有機相的CdSe 量子點,可視為早期合成量子點之基礎。不過,因為二甲基鎘為劇毒且在室溫下不安定,2001 年Peng 等人改用毒性較低且較穩定之氧化鎘(II)取代之。

量子點主要應用於生命科學、電子、光電、光學、太陽能等領域。根據市場研究機構BBC提出之報告,2008年市場銷售額約2,860萬美元,其中以生命科學應用占大宗。而值得重視的是,因為受到技術演進、市場牽引及跨國公司深度介入之影響,年複合成長率呈現高度之成長接近91%,預計2013年市場規模將達7億2,110萬美元。

量子點白光LED
白光LED 具有壽命長、耗電低、不污染等種種綠色環保相容特徵,如果能夠提升燈光之演色性,讓眼睛感覺舒服就像太陽光或白熾燈光一樣,相信很快就會被廣大消費者所接受,成為室內/ 室外照明燈主流。所以,比起傳統白光LED,量子點白光LED 有以下優點:(1)不需混合多種螢光粉,封裝製程簡單;(2)不需附加回授電路,節省成本;(3)高發光效率及高CRI。

量子點白光LED 產業已經逐漸進入萌芽期階段,競爭者無不想趁早在專利地圖上搶占一席之地。自從Nichia 之「LED +YAG 螢光粉」專利長期霸佔白光LED 市場後,相信很多人都在觀察下一波量子點白光LED 會不會出現另外一個「Nichia」,成為新專利「LED + 某某量子點螢光粉」的主人而造成新的壟斷?……詳細全文請見原文

作者:廖秋峰/國督光電科技(股)公司
★本文節錄自「工業材料雜誌276期」,更多資料請見:https://www.materialsnet.com.tw/DocView.aspx?id=8229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