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曝光在光學微結構的製作技術

 

刊登日期:2024/4/5
  • 字級

彭依濠、林耿賢、何育宇 / 工研院電光所
 
本研究利用數位曝光機將光阻製成精確的微結構,這些微結構可以應用在光學元件、顯示面板等,並提出完整製作流程。動態圖騰取代傳統光罩,極大提高製程靈活性,節省時間與成本。局部曝光技術省去實體光罩製作,利用不同曝光深度設定增加製造彈性,此技術使得製造的光學結構更符合設計需求,可應用於多種光學微結構。從圓形、長條、三角形到矩形的製作示範,展現了數位曝光技術在光學領域的潛力,對光學元件、顯示面板、光學通信等領域具有重要意義,推動光學產業發展。
 
【內文精選】
實驗設計
實務上,利用軟體給出不同的圖層如圖二,我們將整個立體結構切分成六個圖層,每個圖層搭配不同的曝光能量,由於正型光阻的特性,受到曝光的材料會在顯影時被去除,因此利用這個方法,在不需要的位置透過重複的曝光,將3D形狀較深處的光阻去除。我們根據不同的曝光深度設定不同的曝光參數,以產生具有不同高低差的曝光結果。曝光的圖案可以使用各種繪圖軟體繪製,但最後需轉存成*.gds檔案。曝光圖案需為封閉的區塊,三層曝光就需繪製3個Layer,每一次曝光一個Layer,每一個Layer可設定獨自的曝光參數。本文的做法是使用CAD軟體儲存成*.dxf檔,再使用KLayout軟體轉存成*.gds檔。
 
圖二、立體結構切分的多圖層
圖二、立體結構切分的多圖層
 
將這些圖層堆疊起來後,會成為一個立體的結構,透過這種動態圖騰的曝光方式,能夠在開發階段節省下非常多的光罩測試費用。
 
微結構光學量測方式
白光干涉儀(White Light Interferometer)是一種光學檢測儀器,可以針對微結構進行3D的結構量測,其優勢包括:
① 高精度測量:
白光干涉儀可以實現亞微米(Sub-micron)級別的高精度表面形貌測量。在需要非常精確的表面輪廓測量時非常有用,例如在製造業中用於檢測微小元件或高精度元件。
② 全域性:
由於使用白光光源,白光干涉儀能夠同時感測多個波長的光,使其能夠全域性地測量目標表面的形狀。這有助於處理具有不同反射特性的表面,而無需對光源或檢測器進行調整。
③ 快速掃描:
白光干涉儀可以實現快速的表面掃描,因為它能夠一次性收集多個波長的干涉圖,相較於傳統的單波長干涉儀可以更快地生成三維表面形狀。
④ 非接觸測量:
由於是光學測量技術,白光干涉儀通常是非接觸性的,不需要實際接觸被測表面,因此不會對目標材料造成損傷,適用於敏感的或脆弱的材料。
⑤ 適應多種表面:
白光干涉儀不僅能夠測量平滑表面,還可以處理粗糙或反射率變化較大的表面,擴大了其應用範圍。
 
確認量測手法後,就可以設計實驗DOE。使用不同的能量將光阻曝光,再顯影後會得到不同的厚度,從實驗結果可以看出曝光能量對於結構的深度有趨近線性的關係。在Dose量390處已經可以曝光到將近6 μm,非常接近全部光阻的厚度;最低使用100~130的Dose量,深度大約都是0.4 μm,有可能是光阻在低能量的敏感度較低,因此兩個能量曝光出來的深度差異不大,也有可能是深度小於1 μm,已經接近白光干涉儀的量測極限,所以誤差較大。
 
數位曝光機製作的光學微結構
圓形在堆疊後會成為圓柱,傳統曝光機如果進行圓形的曝光後,會成為垂直的圓柱,但利用數位曝光機的圖形定義,可以製作出如圓錐的圖形,如圖七所示。並利用白光干涉儀之高精度、全域性、快速掃描和非接觸性等特點,使其成為表面形貌測量領域的重要工具。我們將其使用在這次的微結構測試當中,主要是因為OM是將光源照射到微結構表面反射回透鏡被觀察,但因為光學焦距的問題,如果要有清楚的影像就必須對焦完整,但因為微結構僅有深度上的資訊,所以用OM看到的影像無法呈現立體的結構。使用數位曝光的方式,能夠製作出上下尺寸將近5倍的差異;而如果使用傳統曝光機要製作出這種效果,必須製作數個實體光罩,反覆進行多次的更換光罩及曝光才有可能,且如果要對圖形進行微調,僅能使用曝光能量的調整,否則就需要重新修改實體光罩,造成光罩的成本與製作光罩的時間,對於研發都是相當大的耗費 ---以上為部分節錄資料,完整內容請見下方附檔。
 
圖七、圓柱或圓錐形製作結果
圖七、圓柱或圓錐形製作結果
 
★本文節錄自《工業材料雜誌》448期,更多資料請見下方附檔。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