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型平面透明喇叭結構設計方法簡介

 

刊登日期:2010/12/23
  • 字級

未來影音電子設備與手機等可攜式裝置的顯示面板,仍以大尺寸、薄型化為設計主流。為滿足薄型化的發展趨勢,搭配的電聲元件勢必也將朝薄型化發展,應運而生的薄型喇叭,即是近年來電聲市場的新興產品。靜電式喇叭具有薄型化的優勢,但喇叭的音質受限於振膜的有效振動面積,雖可加大振膜尺寸以獲得低音域的改善,但對於筆記型電腦及手機等行動裝置而言,為達產品薄型化要求,可用來裝置喇叭的空間有限,一般將發聲喇叭配置於螢幕兩側或下方不顯眼的位置,或採用更小的喇叭,難免減損聲音的品質,導致靜電式喇叭低頻響應不佳。在筆記型電腦及手機行動裝置中,有很大的面積比例用於顯示面板,如果能發展出可置放於顯示面板前的透明喇叭,將可更有效利用空間,裝置更大尺寸的顯示面板及喇叭,兼顧面板大小及音質的需求。

平面透明喇叭的設計須考慮光學、振動與聲學等問題。工研院材化所在開發的過程中,透過建立以下分析技術能力來評估透明喇叭的性能,包括由幾何光學分析透明開孔電極板的光穿透率及霧度;以結構振動分析,調整結構達到較佳的低頻聲壓輸出;並以喇叭結構、靜電力、預張力、音場耦合分析技術,進行聲場模擬,直接輸出聲壓位準頻響應曲線。這些分析方法有助於比較出較佳的設計,減少在實驗上的成本,而設計出低霧度且有良好低頻聲壓輸出的透明喇叭。

靜電式喇叭的工作原理
靜電式(或稱駐極體式)喇叭使用超薄的駐極體振膜,透過外加驅動電壓對振膜產生吸引或排斥作用,推動振膜產生聲音,如圖二所示。由於駐極體振膜受外加電場作用,不可與外加電極碰觸以免損失駐電量,甚至被電極吸附,因此在振膜與電極之間必須以絕緣的隔間材料隔開,如圖三所示。


圖二、靜電式喇叭的工作原理

光穿透率與霧度的考量
透明喇叭結構中的電極板必須開孔,方能讓振膜發出的聲音有效傳遞出去。為達到足夠的聲壓輸出,孔洞必須具有一定比例以上的開孔率。然而,孔洞的存在會使斜向入射的光線偏折,造成透明度下降及霧度上升。因此,我們分析孔洞的幾何形狀對透明喇叭光穿透率及霧度的影響。模擬的結果如圖四所示。雖然總穿透率(Total Transmission)隨入射角增加並不會下降很快,但是直接穿透率(Direct Transmission,穿透後仍維持原入射方向而未散射的光線比率)卻大幅下降。也就是斜向入射時,雖然大多數的光線可通過開孔電極板,但光線的方向會被改變,因此造成霧狀不透明的外觀。同樣的現象也可由霧度的變化看出,開孔電極板在入射角愈大時,霧度愈大。

不同孔洞的形狀也會造成不同的穿透角度分布,圖六比較圓形及方形孔洞的結果,模擬和實驗皆一致顯示出圓孔散射成一個圓錐形分布,而方孔的散射光角度集中在一個特定角度。因此,如圖六(b)所示,將開孔電極板放在螢幕前,斜向觀察螢幕上的影像,可發現通過方孔的影像會有清楚的重影,而通過圓孔的影像雖然也有重影,但較模糊。就降低重影的問題來說,圓孔比方孔合適。如果考慮霧度的大小,圖七的模擬結果顯示,相同開孔率的方孔和圓孔霧度十分接近。


圖七、相同開孔率的圓孔和方孔開孔電極板的霧度比較

靜電式喇叭結構振動分析
我們根據振動分析的結果設計隔間材間距,儘可能在低霧度的情況下,使整體喇叭結構在頻率20~20 KHz範圍內,只出現振膜共振,而無開孔電極板的共振,以免妨礙聲音的輸出,並且又能夠達到良好的低頻響應。此結構振動分析考慮:(1)振膜駐電荷對上下電極板的感應靜電吸力;(2)外加電壓驅動力;(3)振膜的預張力。給定電極板材料性質、厚度及開孔率,並依上述估計開孔後電極板剛性之折減,調整隔間材間距,求出電極板的振動位移頻率曲線,如圖十四所示。振膜振動經由隔間材傳遞至電極板,因此出現兩個共振峰值。其中出現於低頻的共振峰為剛性較低的振膜產生,高頻的共振峰則由剛性較高的電極板而來。由結果可知,當隔間材間距越大,電極板的共振峰越往低頻移動,振動位移也明顯較高,因此必須調整隔間材間距,確保電極板的共振頻率大於20 KHz…以上內容為重點摘錄,如欲詳細全文請見原文

作者:陳春弟、邱佑宗、葉吉田/工研院材化所;張祐嘉/密西根大學
★本文節錄自「工業材料雜誌288期」,更多資料請見:https://www.materialsnet.com.tw/DocView.aspx?id=901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