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的黃金 太陽能的珍寶

 

刊登日期:2011/12/21
  • 字級

黃鐵礦(Pyrite)在古羅馬時代是「愚人的黃金」一文不值,在能源匱乏的現代,則是太陽能材料的新選擇,美國Oregon大學的化學教授 Douglas Keszler利用黃鐵礦製成的化合物取代一般太陽電池所使用的稀少、昂貴、具毒性材料,這項新發明已刊載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雜誌。
 
廉價的黃鐵礦起不了光電作用,在太陽能研發上一向無用武之地,但 25年來,研究人員仍對黃鐵礦可吸收大量太陽能的特質深感興趣。最近Douglas Keszler教授的研究團隊在黃鐵礦的實驗過程中發現了類似黃鐵礦的不同材料,此材料具有黃鐵礦的優點,卻沒有其缺點。目前研究人員正設法將這些材料整合到實際的太陽電池中。
 
黃鐵礦的藏量豐富,其吸收太陽能的超大容量更是備受矚目,相較於矽晶等太陽能材料,黃鐵礦可用在比一般太陽能面板薄2,000倍的層片上,但是無法有效將太陽能轉換成電力。在太陽電池加工過程中,黃鐵礦會因加熱而分解,所產生的物質會影響發電。後來研究團隊發現了擁有黃鐵礦的性質卻不會分解的鐵硫化矽。
 
鐵是世界上最廉價的自然礦物,矽其次,而硫可以說幾乎是免費的,新化合物鐵硫化矽穩定、安全、環保、不分解,亦成為有潛力的太陽能材料。
 
資料來源:ScienceDaily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