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極氧化鋁與氧化鈦奈米管的製作與表面積的評估

 

刊登日期:2010/1/15
  • 字級

本研究利用商業用鋁材與鈦材,經過陽極處理方式,製得高品質之奈米模板,模板表面可形成具高孔隙度、均勻管徑之奈米管,隨著電化學製程條件不同,可製得8~500 nm管徑,其中利用硫酸電解液和磷酸電解液可分別製得管徑10~20 nm、30~70 nm 及250~500 nm 的氧化鋁奈米模板;利用氟化氨電解液可製得120 nm管徑的孔徑和規則孔洞分布的氧化鈦奈米模板。氧化鋁奈米管具有等直徑管的特性,將等直徑管展開後可得矩形面積,用以評估氧化鋁奈米管的表面積。另外,氧化鈦奈米管具有錐形管內徑與等直徑管外徑的特性,展開後可得內管為梯形面積與外管為矩形面積,用以評估氧化鈦奈米管的表面積。

氧化鋁奈米管的特性
當鋁置於特定的電解液中,且控制適當的陽極處理參數,所形成的氧化膜具有規則狀的胞狀(Cell)或奈米管結構,奈米管末端與鋁材的介面則形成半球形的阻障層,其中奈米管與阻障層的成份均為三氧化二鋁(Al2O3),奈米管的直徑、管密度、管壁厚度與管長則依陽極處理參數而定。陽極氧化鋁膜又名Anodic Aluminum Oxide (AAO)、Anodic Alumina Nanoholds (AAN)、Anodic Alumina Membrane (AAM)或Porous Anodic Alumina (PAA)。鋁於陽極處理主要藉由2Al+3 + 3H2O → Al2O3 + 6H+反應而成,因此需控制pH 值低於4 以下,即酸性溶液之條件下,且外加電壓需高於-1.8 V (SHE)以上,式中H+將藉由H++ H+→ H2,而生成氫氣,此氫氣由Al2O3內部逸出,進而造成多孔性之氧化鋁形成,因此控制氫氣逸出之速率,則可控制形成於氧化鋁內部的孔洞,使其成為孔徑均一性之陽極氧化鋁膜。鋁於陽極處理時,於表面生成三氧化二鋁氧化層,該氧化層成長之初以六角形孔洞往上方成長,隨著時間的增加,該六角形孔洞周圍原子漸成非規則性(Disorder)的排列,所以孔洞漸轉為圓形孔洞。另外,孔徑的改變可由C = mV 表示,其中C:孔徑大小(nm)、V:陽極處理電壓(V)、m:常數(2~2.5)。

二氧化鈦的特性
二氧化鈦(TiO2)具高效能之光催化性、化學穩定性高、價格便宜等特性,已被廣泛應用於工業與學術研究。文獻上製作二氧化鈦奈米管,主要有凝膠(Sol-gel)法、水熱(Hydrothermal)法、分子合成(Molecular Synthesis)法、陽極處理法(Anodization)等方法,其中陽極處理法可快速得到具奈米管狀之高品質陽極氧化鈦膜,其管徑將隨著外加電壓之不同,可製得直徑介於30~100 nm 之奈米管,而管長將由電解液種類控制,可得到 0.1~1000μm 之管長,其氧化膜之奈米孔密度將介於108~1010 pore/cm2。具光催化特性之銳鈦相(Anatase)陽極二氧化鈦奈米模板(Template)製作方式,可經由陽極處理與熱處理等步驟製得表面形成具規則性之非晶相(Amorphous) 二氧化鈦薄膜,再經熱處理後,可得銳鈦相之陽極二氧化鈦膜模板。

實驗方法
1. 氧化鋁奈米管的製作
鋁材經由陽極處理後而得到具規則性排列之氧化鋁奈米管(膜),稱為陽極氧化鋁膜,例如製作管徑為15 nm者,其步驟包含:
(1)鋁材(#1070)經碳化矽(SiC)砂紙機械研磨後,置於大氣爐內進行550℃、1小時的退火處理。
(2)將退火後之鋁材置於電解液中進行電解拋光,電解液的成份包括15% 過氯酸(HClO4)、15% 單丁醚乙二脂(CH3(CH2)3OCH2CH2OH)、15% 乙醇(C2H6OH);電解拋光條件為 42 V、15℃、10分鐘。
(3)第一次陽極處理:將電解拋光後之鋁材進行陽極處理,電解液的成份為10% 的硫酸(H2SO4),陽極處理條件為 18 V、15℃、20分鐘。
(4)移除陽極處理膜:移除液的成份為1.8%鉻酸(CrO3) 和 6% 磷酸(H3PO4)。操作條件為:將陽極處理後之鋁材浸漬於移除液中60℃、30分鐘。
(5)第二次陽極處理:實施條件與第一次陽極處理條件相同,陽極膜的厚度隨著陽極處理時間增長而增厚,膜厚的成長速率約為15μm/hr 。
(6)移除鋁基材,獲得陽極氧化鋁薄膜:移除液的成份為8%鹽酸(HCl) 和20%氯化銅(CuCl2)。操作條件為:將陽極處理後之鋁材浸漬於移除液中25℃、30分鐘。

根據以上製程之電壓、電解液成份、陽極處理時間的變化與擴孔時間等參數的改變,陽極氧化鋁的孔徑可被控制於10~500 nm內,例如(1)利用10 vol.% H2SO4電解液、18V外加電壓,可製得10~25 nm孔徑的陽極氧化鋁;(2)利用3 wt.% C2H2O4電解液、40V外加電壓,可製得30~90 nm孔徑的陽極氧化鋁;(3)利用1 vol.% H3PO4、195V外加電壓電解液,可製得180~500 nm的陽極氧化鋁。

結果與討論
鋁在適當的陽極處理條件下,可於其表面生成具規則性排列管胞狀結構之氧化鋁膜,當管胞之管徑小於100 nm,稱該氧化膜具有奈米管結構,它是將鋁置於硫酸或草酸陽極處理液中形成;當管胞之管徑大於100 nm,則稱該氧化膜具有次微米管結構,它是將鋁置於磷酸陽極處理液中形成。以硫酸陽極液可得最小的管徑約8 nm,而磷酸陽極液可得最大的管徑約500 nm。圖一顯示純鋁(#1070)經陽極處理(1 vol.%H3PO4、1℃、195V)後的SEM 顯微影像,其中陽極氧化膜的(a)正面經擴孔後可得孔徑約450 nm、管壁厚度約為50 nm、管密度約4.5×108 pore/cm2、孔隙率約62%;(b)背面經去除阻障層後可得孔徑約400 nm;(c)側面為直通管,管末端為半球形之封閉性的阻障層。陽極氧化鋁膜的孔狀於形成之初為六角型(圖一(b)),其乃陽極氧化鋁膜形成時,因彼此間的互相推擠而達應力平衡所致,隨著陽極處理時間的增長,較早形成的陽極氧化鋁膜孔狀受到電解液蝕刻後而形成圓形(圖一(a))。


圖一、
純鋁(#1070)經陽極處理後的SEM 顯微影像

管密度的理論值可利用圖五求出,當陽極氧化鋁膜管徑為圖五(a)15 nm、(b) 60 nm與(c) 500 nm 時,其管密度分別為2.6×1011、1.5×1010與1.5×108 pore/cm2。根據以上陽極氧化鋁膜管徑與管密度值,可計算出面積為1 cm2樣品表面的陽極氧化鋁膜在不同長度下的體積與表面積值。體積與表面積的計算公式分別為πR2×D×ρ與2πR×D×ρ,其中R、D、π分別為陽極氧化鋁膜的管半徑、膜厚與管密度。圖六顯示不同管徑陽極氧化鋁膜的管內體積與管內表面積於1cm2面積上的理論計算值,其中圖六(a)為管徑在陽極氧化鋁膜的管內體積值,當厚度為100μm時,15 nm、60 nm與500 nm陽極氧化鋁膜的管內體積值分別為0.0046 cm3、0.0048 cm3、0.0069 cm3,因為陽極氧化鋁膜管壁佔據了部分的管內體積值,因此當管徑為15 nm、60 nm與500 nm 陽極氧化鋁膜的厚度需超過1 cm,分別達2.18 cm、2.09 cm與1.46 cm時,陽極氧化鋁膜管內體積才會達1 cm3……詳細全文請見原文


圖六、不同管徑AAO 的管內體積與管內表面積於1 cm2面積上的理論計算值

作者:陳建仲、薛聿芮、溫義楷 / 國立聯合大學
★本文節錄自「工業材料雜誌277期」,更多資料請見:https://www.materialsnet.com.tw/DocView.aspx?id=8298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