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塑膠專利組合
 

領域別:化學化工日期:2019/7/31
  • 字級

■ 熱塑性硫化體(TPV)技術
與傳統熱固性橡膠相比,熱塑性彈性體(TPE)成品仍可再回收成型,改進了一般傳統熱固性橡膠的廢料回收問題,並能有效地降低資源浪費及環境污染。因此熱塑性彈性體(TPE)在這些方面之應用有逐漸取代部分橡膠之趨勢,特別是汽機車零配件、運動器材等高附加價值之押出、射出等產品。隨著科技需求,訴求於高溫環境下的高功能型熱塑性彈性體,兼具可回收再利用降低環境衝擊之綠色環保材料熱塑性硫化彈性體,具有類似傳統硫化橡膠的架橋,使其具有較佳的耐壓縮性及反彈性,比一般熱塑性彈性體(TPE)更接近傳統硫化橡膠的特性,故可多方面的取代部分傳統熱固性橡膠。本專利組合提供合適且可提高硫化效率的硫化劑,以提高交聯程度,並保持橡膠相及塑膠相兩種聚合物之特性及簡化製程。
專利組合技術特色
熱塑性硫化體(TPV)其技術特徵為,在該壓克力系橡膠(Acrylic Rubber; ACM)藉由含環氧基(Epoxy)之樹脂作為硫化劑進行動態硫化製程形成網狀結構(Network Structure)壓克力系橡膠時,無需使用任何其他非環氧樹脂型硫化劑或亦無需使用任何之助硫化劑(Cocuring Agent),因此可省略調控硫化劑與助硫化劑之間摻合比例及入料順序等繁雜過程。
應用領域
汽車各類部件、軟管硬管、各類齒輪、軸承、密封材料、管道、電纜、通訊類線材、壓縮彈簧、體育用品薄膜、高爾夫球體表層等

■ 熱塑性聚醯胺彈性體
全球循環經濟發展使得熱塑彈性體成為重要材料之一,其中以熱塑性聚醯胺彈性體為主,具有拉伸強度及低溫抗衝擊強度高,柔軟性好,在低溫達負40˚C到負80˚C環境下,仍能保持衝擊強度和柔韌性不發生變化,有良好的耐磨性及撓曲性等特點,廣泛應用在機械和電氣精密部件、汽機車零組件、鞋材、體育用品、醫用軟管和輸送帶等產業。
專利組合技術特色
彈性體係由C4-12內醯胺、聚C2-4烷撐基二醇、C4-12二酸與多酯基脂肪族單體反應而成,該彈性體之Tm為207˚C,且Tcc為161˚C(量測方法為DSC)。上述彈性體於25˚C下的本質黏度(IV)為1.27(量測方法為奧氏瓦黏度計)。上述彈性體之拉伸強度為327 kgf/cm2(量測方法為ASTM D638)、延伸率為543%(量測方法為ASTM D638)、肖氏硬度-D為47D(量測方法為ASTM D2204),且回彈率為46%(量測方法為ASTM D2632)。
應用領域
機械和電氣精密部件、汽機車零組件、鞋材、體育用品、醫用軟管和輸送帶等

■ 無/低鹵聚苯硫醚(PPS)材料技術
聚芳硫醚(Polyarylene Sulfide; PAS),例如:聚苯硫醚(Polyphenylene Sulfide; PPS),具有良好的耐熱性、耐化性以及機械強度性,且與金屬相比具有較低的密度,可廣泛運用在電子以及汽車工業之輕量化產品上。此外,聚芳硫醚在紡絲纖維濾材、連接器、塗佈材料,以及電子元件的製程中亦具有極佳的應用性。在傳統聚芳硫醚的製備技術上,係通過將對二氯苯(p-Dichlorobenzene)作為單體與硫化鈉(Sodium Sulfide)進行反應所形成。一般聚芳硫醚的製備技術係為含鹵製程,常有大量的鹼金屬鹵化物(副產物)存在,因此需對聚芳硫醚作進一步的純化。然而,對聚芳硫醚進行純化以移除鹵化物,不但會使聚芳硫醚的製備成本提高,且由於鹵化物不易完全由聚芳硫醚中移除,導致聚芳硫醚性質劣化。 本專利組合提供無/低鹵聚苯硫醚(PPS)材料及其製法。
專利組合技術特色
① 聚芳硫醚的製備方法,可避免鹽類副產物的產生,所得到的氣體副產物(如氯甲烷、溴甲烷、碘甲烷等)在反應過程中會溢散至反應氣氛中,該副產物可利用真空捕集(Traps in Vacuum)回收及再利用。
② 聚芳硫醚單體的製備方法,利用選擇性氧化製程來製備聚芳硫醚單體,在製備過程中係不使用鹵素(Halogen)。可避免在製備過程中由於不同的氧化態(Oxidation States)形成(Sulfones)及亞(Sulfoxides)類副產物。
應用領域
高頻軟性基板、航太、環保濾材/袋、汽車/機械元件輕量化/電子連接器

■ 工業用纖維複合材料
在輕量化、高強度及高設計自由度等要求下,高分子纖維複合材料能夠符合各種產品功能所要求的特性,又能達到各種結構物對輕量化的需求。然而,複材產品朝輕薄短小發展,結構設計以高強度為重點,而物性強度越高的材料卻常會伴隨著脆性增加,所以當材料受力後常會因此脆性增加而斷裂,為解決此一問題則必須改善材料的阻尼特性,以增加其吸收受力後的制振效果。本專利組合以微結構技術以及製法,提供具輕量化、制振效果之纖維複合材料。
專利組合技術特色
① 藉由混合拉脹型結構與另一種不同結構型態所混合而成的三維部件,能達到結構輕量化且可避免受外力撞擊時減少應力集中現象的三維結構。相較於傳統只有單一種結構型態(如蜂巢型)相比,此三維結構能減重20%~50%,耐衝擊性可提升40%,還能達到保護的功能。
② 一種纖維複合材料之製法,在纖維預浸布層上鋪墊複數該複合樹脂層,且彼此間隔形成中空管體後,該中空管體外壁至內壁之間的層數比例為1:4至1:7,此種製法可使機器能夠更經濟地一次大量生產多層結構的纖維複合材料。
應用領域
航太、汽機車零組件、3C殼件、醫材、光學元件結構、機器手臂、自動化設備組件、運動器材

專利洽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智權加值推廣室
康靜怡 電話:03-5916928 、E-mail: kang@itri.org.tw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