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召電池台灣隊,進軍綠能世界盃~專訪TBA陳勝光理事長

 

刊登日期:2021/3/5
  • 字級

陳芃、曾寶貞/工研院材化所
 
【內文精選】
迅速地將今日生活場景、明日發展態勢掃描一遍:從人手一支的行動裝置、大勢所趨的電動車,一直到再生能源與去碳化的人類共同目標,在這一切的背後,都需要能提供滿滿能量的電池!電池不僅驅動著今日的智慧生活場景,更是描繪明日綠色永續藍圖的要角。
 
台灣電池產業的啟蒙甚早,但在經濟規模受限的情況下,多半轉向異地追尋產業出海口。歷經數十年的發展,今日電池市場已由原本的3C用品,擴展至動力、儲能等多元領域,共同匯聚成為一片汪洋。面對這片浩瀚,應如何找尋定位,以避開紅海紛擾、迎向藍海契機?本刊特別訪問台灣電池協會(TBA)陳勝光理事長,由資源整合平台的角度,探索國內電池產業的發展形貌。
 
過往,技術本位但欠東風
甫於2020年7月走馬上任的TBA第八屆理事長陳勝光,身兼台塑汽車、台塑鋰鐵材料科技董事長等數個要職,運籌帷幄台塑集團內電池、材料、電動車輛與儲能設備開發等重要產業走向與資源。對於台灣電池產業的定位,陳勝光認為優勢在於技術。早在1990年代,國內業界即已投入鋰電池的開發,並跟隨著市場需求而轉進中國。例如今日已成為一方之霸的寧德時代(CATL)等電芯廠,其背後均有台灣技術的身影。工研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也在很早期就投入電池相關材料的研發,兩岸業界多位重量級人物均出身於此,可說是培育國內電池技術與人才的搖籃。
 
圖一、TBA陳勝光理事長提出電池台灣隊概念,希望整合政策與內需,打造國產電芯產業鏈
圖一、TBA陳勝光理事長提出電池台灣隊概念,希望整合政策與內需,打造國產電芯產業鏈
 
然而,應用端卻成為國內電池產業發展的難關。中國的計畫經濟與內需市場,成為電池產業發展的沃土,透過國家政策性的扶植,催動產業快速茁壯,也磁吸了台灣業界的能量。另一方面,目前全球鋰電池的領先集團,諸如三星、LG等,同樣是傾舉國之力,以求後發先至,力爭與鋰電池應用濫觴的日本比肩。在此部分,國內並無法與其抗衡。
 
簡單來說,台灣電池產業面對的是一場不對稱的戰爭。陳勝光直言,目前廠家大多都在苦撐待變,然而價格競爭絕對不是國內業者未來的方向。唯有透過技術升級、產業整合,從原本的代工模式延伸至應用端的發展,創造新的價值鏈,才能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未來,從鋰鐵加儲能突破
就產業現況分析,主流的三元鋰電池,如NMC、NCA等,國內廠商僅有供應部分材料,無法與前述的超級競爭對手相比,加上因需求稀有資源,衍生諸如礦權等龐大問題。在應用層面上,沒有電芯產品,無法獲得品牌商Design-in的機會。整體而言,三元鋰電池並不會是未來國內電池業的拳頭產品。雖說深陷於紅海市場的惡戰,但陳勝光認為,鋰鐵電池仍然是台灣相關產業的希望所在。
 
相較於三元鋰電池,鋰鐵電池的主要缺點在於能量密度較低(180 Wh/kg : 110 Wh/kg),電壓較低(3.7 V : 3.2 V)。然而,若由安全觀點切入,則鋰鐵電池可說是大幅領先。高安全性不僅解決了很多應用端的問題,在生產時的製程安全條件要求也相對較低,有利於成本與量產的開展。同時,在穩定性、壽命、溫度等方面,也具有相對的優勢。從優勢尋找應用…以上為部分節錄資料,完整內容請見下方附檔。
 
★本文節錄自《工業材料雜誌》411期,更多資料請見下方附檔。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