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回用、水再生現況與發展趨勢

 

刊登日期:2018/1/3
  • 字級

邱聖壹/工研院材化所

前言
由國際水協會(International Water Association;IWA)所舉辦之第11屆國際水回用研討會(11th IW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ater Reclamation and Reuse)今年在美國南加州Long Beach舉行。為期六天的研討會,共有近620位專業人士參與,包含海報與專題討論共有338篇論文發表。會議主題包含可再生飲用水處理設施研究、分散式處理與能源、地下水補充營運與規劃、廢水處理用於水再生、環境與地下水、抗藥性微生物與微生物、高級處理、UV-AOP、致病菌移除與控制等,參展的國家包含中、韓、美、英、法、德、澳、加……等共24國,具有相當多元的面相。透過此會議,可以了解世界各國在水回收利用之現況與技術開發趨勢;加州是美國的缺水州,常有乾旱問題,以此為例說明美國在水回收方面之技術開發與現況更具有代表性,此外,對於各國的水回收再利用技術開發方向及內容亦有更深入的瞭解,可作為台灣水回收利用下一步作法之參考。

在各國水回收再利用中,最具指標性的水回收利用案例為新加坡的NEWater。新加坡的面積僅台灣的1/50,人口僅台灣的1/4,年雨量約2,400 mm,由於地小人稠,河川短峻,可蓄水的區域有限,政府為確保水資源,提出了國家四大水源策略方向:包含興建水庫、向馬來西亞買水、發展NEWater以及海水淡化。與馬來西亞簽訂的兩份買水契約,一份已於2011年到期,另一份則將於2060年到期,有鑑於此,新加坡政府需積極尋找其他替代水源,希望達到自給自足之願景。

星國從1972年起進行污水回收再生的研究與試驗計畫,將污水廠放流水回收,經由高級處理後的再生水即為新生水(NEWater),於1974年建置示範廠。至今新生水廠已有5座,分別是Bedok、Kranji、Seletar、Ulu Pandan、Changi,其中Seletar水再生廠已營運30年,因Changi水再生廠完工,為將污水集中於Changi進行處理,因此Seletar水再生廠於2011年停止運轉,其新生水廠亦同時退役,目前營運中的有4座,新生水產量每天約53萬噸,佔全國供水的30%。NEWater是新加坡在水再生利用領域十分引以為傲的成就,經過Water Reclamation Plant處理,包含初級沉澱、二級生物處理、二級沉澱池、Microfiltration (MF)/Ultrafiltration (UF)、逆滲透(Reverse Osmosis, RO)與最終UV消毒殺菌,如圖一所示,最後再進行pH調整即可產出高品質之新生水。

圖一、目前應用在NEWater再生水處理程序與MBR系統示意圖
圖一、目前應用在NEWater再生水處理程序與MBR系統示意圖

新加坡發展NEWater技術行之有年,操作狀況十分良好,新加坡政府對於發展水再生技術不遺餘力,積極開發並推動可行的技術。MBR技術可取代原有的生物反應槽、二級沉澱池與MF/UF系統,具有操作穩定且出水水質良好的優勢,不僅可減少建置成本減少能耗,同時保持穩定的水質。綜合上述優點,2003年新加坡公用事業局積極投入發展薄膜生物處理技術(Membrane Bioreactor;MBR)應用在再生水處理;先在處理容量較小的Bedok Water Reclamation Plant進行約300 m3/d的MBR模廠測試,測試不同型式的MBR薄膜,了解其最適參數與操作因子後,於2006左右擴大到Ulu Pandan WRP大規模模廠測試,處理水量約為23,000 m3/d,修正原先無氧與好氧程序,以MBR取代原先的生物反應槽、二級沉澱池與MF/UF程序。其程序修正示意圖如圖二所示,操作結果水質如表一所示。

圖二、程序優化改善能耗示意圖
圖二、程序優化改善能耗示意圖

表一、Ulu Pandan WRP大型MBR模廠水質
表一、Ulu Pandan WRP大型MBR模廠水質

MBR的出流水質十分良好,穩定性高、可承受的負荷變動大、較小的Footprint且可自動化操作。但是需要較多的能耗用在曝氣設備,因此後續針對可能產生能耗的部分進行改善,包含增加薄膜通量、降低曝氣、裝置設計、最適化污泥停留時間、最適化污泥迴流比例、最適化曝氣程序控制與薄膜空氣掃曳優化,能耗可由原先1.3 kWh/m3降低到小於---以上以上為部分節錄資料,完整內容請見下方附檔。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