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貴的稀有金屬資源與台灣循環經濟的未來

 

刊登日期:2017/11/5
  • 字級

稀有暨貴重金屬簡稱為稀貴金屬,通常泛指在地殼環境中,含量稀少、或分布零散、或極富流通保值的金屬元素。其中貴重金屬部分較為一般人所熟知,即金、銀兩種流通率高之保值材料,外加鉑族六金屬;稀有金屬則範疇廣,且隨著礦源儲量、富集難易與消耗速率會改變定義,現況可概分為難熔耐火稀有金屬、稀土及放射性稀有金屬、低比重稀有金屬和稀散分布金屬等。

工研院材化所作為國內火法冶金與精煉技術之龍頭研究單位,以過去近30年長期深耕之金屬暨合金材料高清淨與高純化技術為基礎,近年來配合工業基礎技術與循環經濟高值化之政策需要,除持續強化特殊金屬精煉與設備國產化技術,近期與國內相關產業領導者,在多項以稀貴金屬材料為標的之合作研發下,包括半導體廢棄靶材回收與精煉、貴金屬廢觸媒回收與純化、廢電池有價金屬回收與高值化等領域,皆持續布局與推動中。本期專題邀請材化所同仁撰寫「稀貴金屬火法純化暨資源化技術」及「太陽光電暨電池模組資源化技術」;另從環境資源面、法規趨勢面與互補技術面,特別邀請亦師亦友、饒富名聲之三位學研界合作夥伴,貢獻其專業資訊與寶貴心得,包括:台科大工程學院前院長張添晉教授之「物質流佈分析技術與稀貴資源管理」、大葉大學環工系前系主任與特聘教授李清華之「稀貴金屬溼法冶金資源化技術」、台灣綠色生產力基金會張啟達副執行長之「稀貴金屬資源確保與循環的政策趨勢」。希望藉技資分享收拋磚引玉之效,並期待未來能有更多產學研先進共同加入,一起為稀貴金屬技術產業化與國產化而努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