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添加二價鐵,可望促進淨化氯乙烯之生物修復效率

 

刊登日期:2022/5/11
  • 字級

工廠或乾洗業使用的氯乙烯類(Chloroethylene)物質具有污染地下水或土壤的疑慮,雖可採取利用微生物的生物修復(Bioremediation)技術做為因應,但尚無法將土壤、地下水完全無害化且耗費時間。而日本產業技術總合研究所(AIST)於日前發表,利用微生物對氯乙烯類進行無害化之際,透過添加二價鐵將可提高淨化氯乙烯的效率。

利用「脫鹵球菌屬(Dehalococcoides)細菌」活動機制之氯乙烯類淨化研究持續在發展中,主要是應用在厭氧環境中脫氯化直到成為無害乙烯、乙烷的過程,然而在許多受污染的場址,相關反應停留在含有氯原子的有害二氯乙烯(Dichloroethylene)或氯乙烯階段。

研究團隊實際進行污染場址的調查,且對即使有脫鹵球菌屬細菌存在,脫氯化呈現完全與不完全的場址進行了比較。研究結果顯示,二價鐵的濃度與產甲烷菌的數量為重要關鍵。

為了確認這兩項要素可促進脫氯化的假設,研究團隊透過重現地下水環境並展開實驗,以添加/不添加二價鐵、添加/不添加產甲烷菌抑制劑共4種組合進行測試,並確認添加二價鐵、不添加產甲烷菌抑制劑的條件可縮短脫氯化的所需時間。

今後研究團隊將著手展開二價鐵濃度、產甲烷菌數量的最佳組合,以及脫鹵球菌屬細菌與產甲烷菌之間的相互作用等調查,並建置相關數據資料庫,期藉由闡明促進淨化的詳細機制,推動淨化促進技術的實用化發展。


資料來源: 化學工業日報 / 材料世界網編譯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