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頻電磁場型檢測技術簡介

 

刊登日期:2021/5/5
  • 字級

吳俊斌、湯士源/工研院材化所
 
隨著工業物聯網(IIoT)建構及應用日漸蓬勃,生產廠務可透過偵測器、電腦儀表以及其他設備進行串聯與資料互聯傳輸,達到生產智慧化管理,以提升設備附加價值及提高生產效能。然而隨著高階製程技術不斷向上提升,環境或設備間密集運作時會導致環境空間電磁場產生耦合干擾,稍有不慎則會影響設備正常運作,或使偵測器訊號產生誤判而影響到製程品質。因此如何快速檢測環境電磁場對於製程品質掌握占有重要地位。由於空間電磁場耦合傳輸錯綜複雜,隨著操作頻段差異需採取合適的電場或磁場整合探頭及原理,導致檢測困難度提升,再加上現有偵測器大都仰賴外購,難以因應客製化場域變化進行偵測設計,國內產業更須思索如何開發電磁檢測理論及元件技術整合能量,以提升設備附加價值性。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高頻電磁場檢測技術可廣泛運用並協助製程維運穩定,有益於工業物聯網加速形成,以達到廠務高效智慧化管理為目標。
 
【內文精選】
前 言
物聯網(IoT)是一種藉由通用辨識碼(UID)通過網路傳輸數據,將計算裝置、機械、數位機器等相互關聯網絡系統進行串聯,並透過偵測器、軟體和其他技術,傳輸/接收網絡上各點資訊,統整物與物的數位資訊,將現實世界數位化。物聯網主要應用領域包括運輸/物流、工業製造、健康醫療、智慧型環境、個人和社會領域等。隨著IoT在應用場域範圍的擴張發展及多元化,包含智慧居家、智慧工廠、智慧城市、穿戴產品、智慧農業與無人機應用,由IoT Analytics預估,全球主動式IoT網絡將由2020年的9.9 Bn設備連結數,於2025年提升至21.5Bn連結數。然而物件網絡間的串聯將以無線通訊技術(WPAN、WLAN、LPWA/5G/WNAN等)與相關設備為主,並且為讓訊息傳輸容量更大、低延遲與更具信賴性,傳輸應用頻率也將提升至毫米波~太赫茲頻段,讓IoT網絡變得更加優化高效,如圖一。。通訊設備藉由設計產生出特殊電磁(Electromagnetic)場型以達到不同功用,但是無線設備數量/密度不斷快速增長讓設備彼此距離縮短,使電磁場耦合造成訊號失真,導致傳輸效率變低、數據信賴性下降、去雜訊成本大幅上升等問題將浮現,為IoT發展關鍵之挑戰。
 
圖一、(a) IoT (Internet of Things)應用場域;(b)全球主動式IoT連結數趨勢圖
圖一、(a) IoT (Internet of Things)應用場域;(b)全球主動式IoT連結數趨勢圖
 
物聯網(IoT)發展與設備互聯干擾評估
如圖二(a)所示,過去工業革命3.0以電子資料庫/製造過程自動化為核心,資訊主要以有線技術為主;隨著演進至工業革命4.0,除了工業技術(物流/物料搬運/工廠自動化)、產品銷售與產品體驗資料整合,並導入人工智慧(AI)建立高適應性/資源效率的智慧型工廠,並且藉由商業流程中回饋來整合客戶與商業夥伴,提供更完善的售後服務。其技術基礎是智慧型整合感控/物聯網(IoT)系統,而訊息資料串聯將以「無線通訊技術」為主,以降低成本與消除有線通信結構的物理障礙,具有易於部署/維護成本低/靈活性佳等優勢。大量無線技術被用於工業IoT關鍵儀器設備中,因此電磁場耦合讓訊號失真的問題已不可忽視。舉一例來說,如圖二(b),在≤1 GHz之頻段,傳輸訊號已受交流電源整流器/開關模式電源/微處理器Clocks及其諧波電磁場的強烈干擾,使得傳輸訊號已完全失真,將嚴重影響到工廠運行。由HMSIndustrial Networks的一項調查,工業生產中最全面的無線技術是Wi-Fi (74%),主要於工廠車間或產品應用,藍牙使用率為39%,WirelessHART (WHART)、ZigBee、SigFox或LoRA等技術使用率為13%,而將來5G/6G通訊提升至毫米波/太赫茲頻段,更高頻率的電磁場交互耦合將隨之產生。
 
光導天線電磁波偵測器
現今半導體製程已經非常成熟,一種利用Schottky二極體與天線整合的高頻(High Frequency)訊號偵測器,其量測機制為電磁波經由半球透鏡集中於高頻天線,天線所感應訊號再藉由二極體特性與負載而得到DC的輸出訊號,而Schottky二極體導通電壓降比低,沒有逆向恢復時間,因此其二極體切換時間約可以快到只有數十皮秒,如圖十二…以上為部分節錄資料,完整內容請見下方附檔。
 
圖十二、Schottky二極體-Base電磁波偵測器與結構簡圖
圖十二、Schottky二極體-Base電磁波偵測器與結構簡圖
 
★本文節錄自《工業材料雜誌》413期,更多資料請見下方附檔。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