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望提升LiB負極性能之矽奈米構造體

 

刊登日期:2021/3/15
  • 字級

沖繩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OIST)於日前發表,針對鋰離子電池,已特定出可提高負極性能之矽奈米構造體。為了克服石墨負極引起的電池壽命、再充電能力低下等問題,研究團隊關注到1個原子可結合4個鋰離子的矽。雖然矽負極的體積蓄電容量是石墨負極的10倍,能呈現更高的能量密度,但矽有易碎裂的缺點。

沖繩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過去曾經開發了以鉭(Ta)金屬奈米粒子將矽層包覆的層狀構造,進而發現可以藉此避免矽負極的過度膨脹。而此改變此構造的矽層厚度之際,達到一定厚度後,構造體的彈性出現變化,剛性有所增加;但若繼續增加厚度的話,發現反而造成剛性急速降低,但未能特定出形成此狀況的原因。

在此次研究中,研究團隊利用了顯微鏡技術與原子等級的電腦模擬方法,發現矽原子堆積在奈米離子層之際,會形成倒立型圓錐柱,再繼續堆積矽原子後,圓錐柱的寬度增加,最後矽柱之間相互接觸,進而形成拱形構造。此拱形構造增強了強度,促使保護層的穩定性提高,藉此即可耐受更多回的充電循環次數,且可看到充電容量增加等性能提升的狀況。而此項特性則僅有在矽柱之間稍微接觸,維持倒立型圓錐型構造時出現。

藉由此次的研究發現,將可望促進使用矽負極之鋰離子電池的商業化發展,且在材料科學領域,亦可望有更為廣泛的應用可能性。


資料來源: https://www.oist.jp/ja/news-center/press-releases/3590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