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碘技術,簡便、安全地合成高機能色素原料

 

刊登日期:2020/12/17
  • 字級

日本合同資源公司對於酞青素類(Phthalocyanine)色素的原料化合物,開發了一項劃時代的合成法,與現階段已有的製法相比,可以在更安全且溫和的條件下生成,同時也不需要經由鄰苯二甲腈(Phthalonitrile)這一類的化合物。目前已對色料製造商進行製法提案,著手開發導入氮、硫黃等元素的高機能型酞青素,預期今後可望擴大普及於感測器相關的染料敏化(Dye-sensitized)等創新用途,合同資源也將與顧客展開共同開發,並進一步發展技術授權事業。

酞青素是一種以金屬鹽等為核心的環狀化合物,此次開發的新製法是利用碘(Iodine)特有的溫和氧化作用,能比現有製法更簡便地取得做為原料的Diaminopyrroles化合物。合同資源將容易取得的3–二氫吡咯(3–Pyrroline)化合物做為初始原料,利用碘化劑透過氧化將氨導入於雜環(Heterocyclic Ring),即可不須經由鄰苯二甲腈等化合物,直接取得高產收率的Diaminopyrroles化合物。

目前既有尿素製法、腈製法(Nitrile)等方法不僅低產收率、原料單價高,而且有使用高環境負荷的強氧化劑或氰化合物的問題。新製法不僅有助於解決既有製法遭遇的問題,且可以在室溫程度的溫度條件下進行合成。

目前開發中的雜環型酞青素可望為電子或醫療等領域的有機顏料用途帶來全新的可能性。今後的感測器市場對於色料吸收特性的極大化有所需求,因此活用做為敏化劑,對於微量的光源或電磁波,也將能夠檢測出來。此外,透過賦予雜環型酞青素水溶性的話,則可望適用於癌症光線力學療法等醫療領域的用途。


資料來源: 化學工業日報/材料世界網編譯
分享